硬糖先生 作品

第三三零章 同盟國陣營內部的變化

  貝特曼的觀點在德國政府中還是很有市場的,尤其是在外交部門,從俾斯麥走以後,德國的外交部門已經在威廉手下嚐到了太多外交災難的苦果,他們不想在意大利這裡再嘗一遍。

  而威廉二世召開的這個關於意大利問題的會議最終也沒有拿出什麼讓他真正滿意的解決方案來,德國對意大利的關係還是要維持原樣。

  不過也不能說這個會議是完全無用的,因為德國政府內部對法奧港的態度終於統一了,現在就連陸軍都全力支持這個港口的建設。

  提爾皮茨提出的建設一條中國到德國的海上物資供應線是德國必須要保證的,意大利的表現說明了曾經期望將物資通過意大利運回本土的計劃根本不現實。

  意大利的港口條件再好也不能為德國提供一點點的幫助,德國不能拿自己的生命線開玩笑。

  站點:塔^讀小說,歡迎下載-^

  ………………

  德國開始對自己所有的盟友做重新的評估,並開始對他們的位置進行重新標記,德國人要分辨出能夠和他們一起走下去的盟友和立場隨時出現變化的盟友。

  奧斯曼帝國的位置有了很大的提高,雖然還比不上奧匈帝國在德國心中的位置,但是已經要比意大利高了。

  也正是因為這樣,在德國駐華大使傳達了中國政府關於意奧戰爭的建議後,德國政府很快就決定聽從中國的部分建議,並就此向奧斯曼帝國進行試探。

  德國人認為中國政府對奧斯曼重心的分析很正確,巴爾幹距離奧斯曼和奧匈帝國都很近,這個地方是個要害,

  如果被協約國佔據了巴爾幹地區優勢,開戰後戰火很可能在奧匈和奧斯曼境內燃起,這個地方同盟國必須要取得優勢。

  而北非確實可以放棄,就像德國決定放棄遠東的殖民地一樣,他們認為地中海沿岸的北非行省開戰後肯定保不住。

  奧斯曼人連意大利的海軍都擋不住就更不要說法國和英國的聯合海軍了,而且這個地方也沒什麼價值,花費大的代價奪回去完全彌補不了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