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史盡成灰 作品

第127章 終於落下的廷杖

    嚴嵩的話一出,哪怕王嶽都要給他拍手稱快了。

    這個角度,是真他孃的絕啊!

    真不愧是天字一號的大奸臣,腦筋就是厲害。

    科道言官,是六科和十三道的統稱,六科對應六部,十三道對應十三個行省。負責內外監督,責任明確。

    當然了,不是說都察院不能管六部的事情,六科也不能說外面的情況……只能說主次有別,側重不同。

    但問題是身為監督地方的都察院御史,卻沒有彈劾分管行省的事務,怎麼都說不過去。

    他們如此行為,是不是就代表什麼都沒幹呢?

    還真不是!

    就拿今年來說,上書勸諫朱厚熜,要他尊奉孝宗為父的,就多達幾十人,有的人還接二連三上書,不肯罷休。

    嚴嵩還算厚道,沒有把這些事情也一起給抖出去,不過就算他不說,大傢伙也心知肚明……

    言官是很清苦的,品級低,俸祿少,而且要鐵面無私,一個個都跟包公似的,禮物不能收,人情不能應……至少表面上要做到。

    這世上安貧樂道的聖人,畢竟是少數,幾年的清苦好挨,可要挨一輩子,那是誰也受不了的。

    所以,漸漸的,就有言官兵行險招!

    光是做好分內之事,得不到什麼像樣的賞賜,因此必須幹大的,有人就選擇彈劾九卿,彈劾內閣大學士,以此謀取名聲。

    有了名聲,有了賞識,就不愁沒有好機會……還有人覺得不過癮,就把矛頭對準了劉瑾之流的宦官。

    他們之中的終極形態,就是挑戰皇帝,最好引來廷杖。

    只要屁股開花,立刻名揚天下!

    然後就能從都察院這個苦海跳出來,不管是高升顯貴,還是外放重臣,反正要把這些年的清苦十倍找回來。

    以清廉著稱的御史們,一旦外放,對於當地百姓來說,幾乎就是一場噩夢!

    言官生態如此,像楊廷和等人,在朝五十年,早就見怪不怪了,也不覺得這是什麼問題。

    而嚴嵩雖然中進士快二十年,可是他光是在家讀書就有十年,後來又在南京為官,一直冷眼旁觀,看得比一般人清楚多了。

    這一次出手,那可是又狠又準!

    直擊要害!

    說實話,楊廷和都鬱悶地想吐血。

    他本以為自己獨孤求敗,可以藐視天下英雄……結果王嶽一個不知名的小崽子,突然爆發,從入城那一刻開始,就跟文官硬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