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棠即墨秋 作品

170:孝城亂票】

  嗯,眼前這位祈不善就是被接濟的人。

  沈棠總結祈不善的話,大致如下——

  真正的“祈善”幼時家道中落,父親是個不成器的二世祖,敗光了祖上積累的清貴名聲,氣死妻子父母,混賬不堪。他父親這輩子唯一為“祈善”做的一件好事就是死得早。

  幼年的“祈善”主持完父親喪事,找上所有債主,挨家挨戶重新寫欠條,約定還款。

  按說,這些債務他不想還,債主也拿他沒法,畢竟他父族不成器,但母族還有幾個人。

  但幼年“祈善”很有主見,對母族長輩道:【阿父敗光的祈氏清譽,善替他拾回來。】

  也因為親爹死得早,祖輩積累的珍貴書冊都還沒來得及糟蹋,“祈善”也不是沒翻身的希望。他啟蒙早、學得快、名聲好、人緣佳,多少還有些社交牛逼症,朋友遍佈十里八鄉。

  丰神俊朗,清逸翛然。

  這是外人對“祈善”的評價。

  嗯,這個外人還跟“祈善”有過不少過節。連不對付的人都這麼誇讚,可見他本身優秀到什麼程度。不,與其說“優秀”,倒不如說“良善”,用郡守的話來說就是“善人病”!

  祈善,元良。

  人如其名。

  祈不善也是受其幫助的人。

  “祈善”的啟蒙恩師跟孝城那位私塾先生有點兒像,但脾氣更加古怪固執,最自豪的便是教出“祈善”這個好學生。作為當地有名的名師名士,上門求學解惑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祈不善也是其中之一。

  寒冬臘月候在門外等待。

  一等便是兩個時辰。

  拜帖遞了七天,在門外等了七天。

  直至第八天才有回覆。

  門房轉達的,大致意思就是說他教的學生夠多了,沒那麼多精力再教導一個基礎根基不牢的學生,讓他另覓良師。

  祈不善也是聽說這位名師如何好,學識如何淵博,於是專程前來求教。跋山涉水好幾日,可惜付出沒換來他想要的回報。

  他這幾日又凍又餓,不管是體力還是精力都到了極點。驟然收到這壞消息也熬不下去了,昏倒在雪中。醒來發現身處一戶陌生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