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真人 作品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大金剛杵

 尤其是煉體功效,這能不斷強化他身體,讓他承載更強法力,也大大提高了他的容錯率。 

 風月寶鑑正面的壽命一欄,他壽元並沒有減少。顯然這次突破都有賴於金剛舍利的力量,並沒有消耗他自身壽元。 

 原本的金剛舍利,已經消散的無影無蹤。這東西本就是神識法力凝結,並非真實物質,所以不會留下任何痕跡。 

 高賢心念一動,手裡金光凝聚成一柄五尺長金剛杵,和原本金剛杵沒什麼區別,只是看著更堅固更有分量。 

 大金剛杵畢竟不是本命神通,高賢神識雖強,催發大金剛杵也消耗了三息的時間,也就是六秒。 

 對於一門強大法術而言,這個時間其實並不長。對於高賢來說,時間就太長了。 

 他戰鬥風格就是高機動高速精準輸出,最注重速度。這麼緩慢凝聚法術去砸人,嗯,和他戰鬥風格很不搭調。 

 只有一些特殊情況,大金剛杵才好用。譬如對付固定的物體,或者行動緩慢又防禦強大的生命。 

 當然,大金剛杵最重要是對身體強化,對神識強化。 

 高賢已經好久沒遇到邪祟,他估計這裡面就有金剛杵的功勞。 

 畢竟外破魔障,專門就破這些邪祟汙穢。包括那個金丹魔修,各種邪術奈何不了他,這其中也有金剛杵部分功勞。 

 升級成為大金剛杵,外破魔障也變成了外破諸相。 

 諸相是佛門喜歡用的詞,泛指各種一切外在事物。 

 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說大金剛杵除了正法、真如無法打破,其他一切儘可轟破。什麼邪祟妖魔更不在話下。 

 當然,這也只是風月寶鑑的一種形容。 

 高賢發現了,風月寶鑑其實挺喜歡吹牛,一些低階法術就經常吹神通無量! 

 看看就好,理解意思,不必太認真。 

 上次加點還是今年三月,經過半年積累,人道靈光數量達到了足有三百萬人道靈光。 

 尤其是這兩個月,人道靈光漲的很快。 

 高賢猜測是金大寶打通渠道,他的終於賣到了青雲道外,反饋回到了人道靈光也就越來越多。 

 修者世界的信息封閉,其實有一大半是人為故意設置的。 

 就像整套秘法,都會作為宗門傳承根本,絕不允許向外散播。 

 宗門統治管理區域,也會盡量和其他宗門隔離開。 

 宗門之間互不來往,交通斷絕,這樣更有利於宗門安全,也更有利於宗門統治。 

 只有萬寶樓這樣大組織,才有能力橫跨各大宗門。 

 萬寶樓如此巨大組織,也決定它必然沒什麼效率。 

 金大寶能在半年之內把書的事情搞定,高賢其實已經很驚喜了。 

 三百萬人道靈光,高賢原本是留給太真偶神的,準備一舉升到宗師圓滿境界。 

 太真偶神提升蘭姐威能,能增強神識,能增五行合氣法,能增強大五行功。 

 高賢一直把太真偶神列為最重要秘法,在升級列表中權重第一。 

 現在,高賢卻改變了主意,他決定先升級大金剛杵看看。 

 主要是他神識已經足夠強大,已經勝過了水玉櫻這樣的金丹,暫時也沒有增強神識的需求。 

 金剛杵宗師圓滿,讓他達到煉體後期巔峰。晉級大金剛杵,又讓他身體增強了一些。 

 高賢感覺再提升兩個層次,也許肉身能達到金丹境界。 

 煉體修者號稱同級最強,就是因為身體強橫的優勢巨大。當然,這要限定在金丹以下。 

 到了金丹層次,修者法力雄渾神識高妙,各種法術神通都能隨意催發,駕馭法器劍器也都威力巨大。 

 這個時候,煉體的優勢大半被抵消掉。很少有人會在結成金丹後還選擇煉體路子。 

 青雲宗數十位金丹,專修劍道的還有幾位,走煉體路子的金丹卻一個都沒有。 

 青雲宗下轄三十六宗,也沒有任何煉體金丹。 

 高賢還專門查過這方面資料,稱霸海洲的龍象宮,就有一支專走煉體路子,這一支甚至出過羅漢級強者,也就是化神層次的煉體道君。 

 他獲得這顆金剛舍利,裡面有十餘種秘法神通,高賢在其中選了大金剛杵,其他秘法神通就自然消散了。 

 不過,高賢也大概看過這些秘法神通,主要是拳法、掌法之類的搏殺戰鬥之法。 

 通過這些秘法可知,金剛舍利主人生前走的是近身搏殺的路子。由此可知,這位必然是煉體金丹。 

 煉體有種種弊端,但能作為一個修煉流派一直傳承,必有其強大之處。 

 高賢也不指望一下擁有金丹層次力量,只要強化肉身,就能提高生存能力,就能有更高容錯率。 

 有了強大肉身,他就能再去青華小洞天,也許能在裡面拿到一柄強大劍器。 

 以他現在劍法,配上一柄合手劍器,就有機會斬殺水玉櫻這樣的金丹。 

 萬寶樓是有三階寶劍、靈劍,但是,劍器層次越高,越難以駕馭。 

 他就是買到手裡,沒有個十年二十年時間蘊養劍意,都很難真正掌握劍器。 

 藏在青華小洞天的劍器,應該能和他手裡青蓮劍契合。真要那樣的話,可就省了他無數時間。 

 高賢主要是不敢拿著青蓮劍冒險,分身進去就被殺,拿著青蓮劍進去容易,卻很容易把青蓮劍落在裡面。 

 升級大金剛杵後,分身只要能撐個一兩息的時間,他就可以讓分身帶著青蓮劍進去。 

 真不行的話,有一息的時間施展秘術,他能通過分身置換把青蓮劍帶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