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野 作品

第492章 那對君臣,很有必要前去會一會

    張文禮,燕人也。初為劉仁恭裨將,性兇險,多奸謀,辭氣庸下,與人交言,癖於不遜,自少及長,專蓄異謀......

    李天衢回憶著關於張文禮的生平事蹟,這廝可以說於五代十國時節,就算在層出不窮的篡權、奪位、弒君者裡面也是秉性十分低劣的一個。他所擅長的是迎奉強勢的當權者,削尖了腦袋也要往上爬,對處於競爭關係的同僚則不惜構害打壓,對屬下又是動輒惡言辱罵,也是典型欺上媚下的性情。

    而這張文禮也沒有什麼真才實學可言,他雖掌控趙國兵權,可是按史載對其評述明言表述“素不知書,亦無方略,惟於懦兵之中萋菲上將”,換句後世更好理解的話就是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如果是梁國佔據中原,而能對魏博軍施加影響,按說是這張文禮甚至還曾主動縱兵襲掠,然而卻是撞見了楊師厚僅以數千兵馬設伏,殺得他三萬趙兵全軍覆沒,僅張文禮孤身一個僥倖逃脫......

    饒是如此,張文禮還能厚著臉皮吹噓自己有大功於國,常言軍中這個不知進退,那個不識軍機,唯獨他有將才,甚至自誇孫子、吳起、韓信、白起...等先朝名將帥才都不如自己。問題是不止能力,李天衢懷疑智商也嚴重退化的趙王王鎔仍對張文禮十分寵信,往後出兵基本都將軍權交託於他。這對君臣一個真敢吹,一個還真信,這也算是絕配了。

    然而張文禮不過是以從燕國逃亡而來投從的身份,地位卻迅速躥升,很快便居於原成德軍一眾牙軍宿將之上,卻不是憑著行軍打仗的本事,想必也是極其善於迎合上意,能討得當權者的歡心。李天衢尋思他對於魏國,也必然會採取諂媚迎奉的態度,以謀求外力援助而滿足他的野心。

    按說王鎔不知進取、貪圖享樂,可是他對張文禮厚封重賞、委以重任,說有知遇提攜,甚至再造大恩也不為過。然而張文禮趁著世子王昭祚與權臣李弘規之爭發動兵變,將他義父兼恩公夷族屠戮(僅王鎔次子王昭誨倖免於難),恩將仇報,也足見其為人生性涼薄、殘暴陰毒,對於這等貨色,李天衢的印象自然也是十分厭惡。

    可是正是由於張文禮的緣故,才致使趙國這一方割據政權徹底消亡,自後梁、後唐時節完全併入中原王朝的版圖當中。那麼這個人是否也可以加以利用,再圖謀並下趙國統掌的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