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霄野 作品

1310 燕雲十六州盡數重歸漢土

    本來意圖破城殺掠的契丹兵馬,如今反而成為被追擊圍剿的目標。大隊大隊契丹騎兵催馬捲起煙塵,也顧不得再攻打文德縣城,只是打算趕在魏軍主力軍旅殺至之前倉促撤退。

    然而還沒奔出多遠的距離,契丹騎陣前列將兵,便瞧見北面天際線那邊突然又有大股兵馬殺至,那撥軍伍亦是旗號鮮明、鋒刃如林,正氣勢洶洶的朝著這邊截擊過來。

    那大股軍騎縱列行伍間奔馳起來時,氣勢也是相當地迫人,也都已武裝到了牙齒,全身堅甲披掛,手中多持著大槊長矛,馬刀鐵鐧,乃至弓囊撒袋亦是一應俱全,按所部編制,號令聲此起彼伏,旌旗迎風招展,顯然也是一支久經戰陣,且訓練有素的精銳之師。

    契丹軍將耶律拔喇臉上神情夾雜著七分急躁、三分惶恐,本來正打算喝令麾下兵馬再調整方向,以避讓過從南北夾擊過來的魏軍兵鋒可是很快的他便發現東、西兩側,竟然同樣也有魏軍騎眾猶如洪流一般,出現在視野當中,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朝著這邊湧殺過來

    畢竟按魏帝李天衢的旨意,各路魏軍在拿下燕雲諸州的同時,發現仍有打出剽掠的契丹敵軍,便要盡最大程度予以殲滅所以即便有遠攔子在周圍警戒,可是趕赴武州文德縣的魏朝大軍,也猶如張開天羅地網一般,從四面八方對攻打城郭的契丹胡騎形成合圍之勢,又怎能容得對方輕易逃脫得去?

    終於魏軍騎陣呼嘯而來,挾裹其如雷的蹄聲驟然殺至,契丹騎眾避無可避,卻也只得倉促應戰但見魏軍前陣諸隊騎士勢不可擋,抄起手中兵刃,每個人都從胸腔中迸發出渾厚激盪的喊殺聲,便生生地撞入了契丹陣列當中!

    至於文德縣城頭上方,好不容易攀登殺上城頭的契丹部眾後繼乏力,有人發現魏軍也已殺至附近,更是駭得心驚肉跳本來很有可能搶佔公關,結果戰意潰散,便又被拼命死守的漢兒軍民一撥反推下來,而落得個被趕盡屠絕的下場。

    好不容易又擋住契丹這一輪攻勢的城中將兵民壯,又趕忙蝟集於城頭。他們都儘可能的瞪大了眼睛,眺望過去,就見方才如狼似虎的契丹胡騎,眼下卻都如獵物一般,正被那幾波奔襲殺至的魏朝雄軍追攆著打,也盡是倍感歡欣鼓舞,而發出如同山呼海嘯一般的歡呼聲!

    畢竟如果不是魏朝軍旅猶如天降神兵一般突然殺至,這些漢兒軍民深知如果讓契丹人攻破城關,那麼他們與親人家眷的下場也必然是不堪設想眼下盼來了救世主,城中漢民高聲歡呼,也有不少人抱頭嗚咽,以表達著劫後餘生的狂喜之情。

    而張礪喘息稍定,目睹周圍歡呼雀躍的場面,他眼中卻有一抹猶疑之色稍顯即逝。卻也似是認命了一般,又長長的嘆了一口氣。

    憑心而論,張礪最早出仕效力於後唐,還做過郭崇韜帳下的幕僚,一直一來勤勉盡責。所以後唐既然為魏朝所滅,按他本來的意願,也並沒有想過去投敵為魏帝李天衢賣命。

    可是中原亂世紛爭、群雄逐鹿,到處城頭變幻大王旗但是說到底,彼此不都是前朝大唐治下的一方諸侯?

    而中土倘若還是一直維持四分五裂的局面,就會使得契丹那等在塞外崛起的外族帝國有機可乘張礪如今也已是切身體會到了,漢人黎民百姓圖個安樂生計,也勢必還是要以一個強盛的漢家治世王朝做為強大的靠山。當初亂世凶年,即便有很多人迫於前程、生計的考量,甘願處於外族政權的統治之下,那便會任人宰割,自己的尊嚴、財產、生命也根本無法得到保障。

    再看旁邊漢兒軍民,對於中原王朝大軍趕至武州文德縣的反應張礪自知他們先前幾乎都未曾做過魏朝治下的子民,然而瞧這些人翹首以盼王師的態度

    這就是因為血脈同源的聯繫,因為這些將官民壯都是漢兒,這塊土地本來是漢土所以契丹人來侵害本國治下的百姓,本來處於敵國立場的魏朝大軍,卻將會來救援這些仰人鼻息的漢兒黎民。

    魏朝一統中土,已可說是指日可待,自然也稱得上順天應民而我再是愚鈍,也終究不可再逆勢而為了

    張礪心中感慨嘆罷,繼續朝著遠處眺望過去,就見煙塵之下,馬頭攢動,文德縣城前方的那片曠野間,也已化作血腥戰場,伴隨著陣陣號角聲起,魏軍催馬奔襲的甲騎兵將,彷彿洶湧的潮水,從各個方向掩殺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