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游泳的小龍蝦 作品

第279章 原來是中國的飛機

 轉念一想,徐來忍住心中的喜悅,通知巖井公館的所有人都回辦公室待命,自己卻偷偷地拿著望遠鏡爬到了房頂......

 原來國軍的中國空軍第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中隊在十四日這天,先後出動了九批次共七十六架次飛機,對上海的日軍指揮部,港口,倉庫和艦船等目標實施了突襲,其中就包括日冠的大河場軍械庫,旗艦“出雲”號被炸(可惜沒炸沉),還有山井大佐所在的海軍陸戰隊總部大樓。

 這讓時任日本海軍第三艦隊的司令長官長谷川青氣得直跳腳:“八嘎!我們不能輸給這麼不起眼的中國空軍!”

 長谷川青拿著軍用高倍望遠鏡看著天空中飛翔的飛機,馬上下令日本駐臺灣鹿屋航空隊的十八架“九六式”轟炸機,從中國臺灣北部機場起飛,直奔浙江一帶。

 可惜因天氣原因,臺灣的上空颱風來襲,這些轟炸機無法起飛,長谷川青一時無戰鬥機可派......

 在松滬會戰中,儘管中國空軍表現出色,但是戰爭是一場拼資源,拼綜合國力的持久戰,當時全中國只有三百多架飛機可參戰,而且中國自身並沒有能力自行研製飛機的能力,大部分零件都需要進口。

 而當時日本擁有超過兩千一百架的各類作戰飛機,其國內具備獨立研製高性能作戰飛機的能力和工業工業基礎。

 我們在當時雖然沒有優質的飛機,但我們有用生命去捍衛祖國尊嚴的中國第一代優秀的飛行員,他們不應該被歷史遺忘:

 中國第一代飛行員一共一千七百位在這場戰役中全部壯烈犧牲,犧牲時年齡最小的只有十七歲,最大的也不到三十歲,平均年齡僅二十三歲,不少人連名字都沒有留下就犧牲在了戰場上,這距離他們從航校畢業也不

過短短的半年時間。

 他們也是當時的時代天之驕子,這些飛行員出身良好,並不是一般人。

 比如在這些犧牲的飛行員當中就有當時中華民國司法院大法官之子沈崇誨,林微因的弟弟林恆,富商家庭出身的樂以琴,歸國華僑黃新瑞,中國“兵工之父”俞大維的兒子俞揚和,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的幼子張錫祜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