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517章 嵐行給太皓忠告

 

嵐行深吸一口氣,聲音堅定而有力:“這王位,對你來說,不過是一枚沉重的枷鎖。你真正的戰場,不在這裡,而是在那更為廣闊的江湖。你的劍,應該指向那些真正需要懲罰的罪惡,而不是被權力和地位所束縛。”

 

太皓眼神閃爍,似乎心中湧動著難以名狀的掙扎,他深吸一口氣,終是緩緩開口:“可是,我……”

 

話語未盡,嵐行卻已洞悉他心中的猶豫與無奈。他輕輕拍了拍太皓的肩膀,聲音低沉而堅定:“太皓師弟,老夫知你心中所慮。既然你已接受華王頭銜,此刻再行拒絕,只怕更為棘手。你且安心,這頭銜對你而言,或許還有其用處。”

 

嵐行的眼神如深邃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但你必須銘記,這頭銜雖重,卻不可成為你心中的枷鎖。江湖之路,風雲變幻,你必須保持一顆清明之心,不可被權力和地位所迷惑。更不可涉足政事,否則,一旦捲入其中,便如泥沼深陷,難以自拔。”

 

太皓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堅定,他緊握拳頭,彷彿要將嵐行的忠告深深烙印在心頭:“謝師兄提醒,我必時刻警醒,謹記在心。”

 

太皓心中湧起一股強烈的衝動,欲要即刻離去,追尋那心中的謎團。嵐行見狀,眼中閃過一絲深意,隨口輕聲道:“太皓師弟,江湖之大,或許你能在東南之地尋得一絲線索。”

 

太皓身形一頓,眼中閃過一絲疑惑與期待:“師兄,你是說少靈可能逃往了東南一帶?”

 

嵐行卻擺了擺手,臉上的笑意中透露出幾分狡黠:“老夫不過隨口一說,江湖之事,誰又能說得準呢?老夫要繼續賣魚了。”

 

太皓心中雖有些失望,但嵐行的話卻如一顆種子,悄然在他心中生根發芽。他深知師兄的智慧與深邃,這番話必有深意。於是,他拱手一禮,道:“多謝師兄指點,太皓這便前往東南之地,一探究竟。”

 

言罷,太皓轉身離去,步履堅定,彷彿已下定決心,要在這江湖中掀起一場風浪。而嵐行則繼續低頭賣魚,嘴角掛著淡淡的笑意,彷彿在等待著太皓未來的傳奇故事。

 

在庭川城的餘暉中,太皓的身影如一道孤獨的劍影,悄然消失。他沒有選擇折返“石竹城”,因為心中的火焰早已燃向更遠的東方。太皓勒緊韁繩,胯下的駿馬彷彿感應到了主人的決心,仰天長嘶,四蹄如飛,朝著東方帝國的東南一帶疾馳而去。

 

多年前的歲月,太皓曾是東南沿海一帶的英勇抗倭俠士,那時的他,風華正茂,劍指蒼穹,誓要守護家國安寧。歲月如梭,轉眼間,那些波瀾壯闊的日子已化作歷史的塵埃,但太皓心中的那份熱血與牽掛,卻從未曾消退。

 

每每夜闌人靜,月光灑在窗前,太皓便會不由自主地想起那片他為之奮戰過的海域。那裡的海風是否依舊凜冽?那裡的波濤是否依舊洶湧?那些與他並肩作戰的兄弟,如今又在何方?

 

如今,太皓終於有了重返故地的機會。然而,心中那股難以名狀的疑慮如同重石壓胸——少靈,是否藏匿在這片土地上?

 

太皓踏上歸途,心中既有對故土的懷念,更有對少靈的警惕。他深知此行不僅是為了探望久別的親友,更是為了確認那個與他有著深仇大恨的少靈是否在那裡。在漫長的旅途中,他沿途尋訪百姓,仔細打探每一處角落,希望能從他們的口中得到關於少靈的一絲線索。

 

兩個月的時間,太皓走遍了山川河流,踏過了密林荒野,與各地百姓交談,卻始終未能探聽到少靈的確切消息。每一次的失望都讓他更加警惕,更加堅定了找到少靈並了結恩怨的決心。

 

終於,太皓來到了溫川城,這座他曾經擔任城主的地方。這座城池依舊繁華,但對他而言,已經失去了往日的溫暖。他不再是這座城池的主人,而是一位尋找仇敵的劍客。

 

太皓踏入溫川城時,原本意圖低調行事,然而命運的安排卻讓他無法遁形。城門口,一位眼神銳利的老者目光如炬,瞬間認出了這位曾讓江湖風起雲湧的太皓大人,如今的華王殿下。老者當年只是溫川城的一名普通士兵,如今已歷經風霜,成為了一名校尉,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跡,但那雙銳利的眼睛卻未曾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