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512章 北征路上多坎坷

 

胡喆緊握拳頭,眉頭緊鎖,聲音堅定而沉重:“全雨城主,你怎知青鸞女皇的真實意圖?你我又豈能輕易背叛少靈皇帝的信任?我胡喆,生是少靈的人,死是少靈的鬼,豈能因一時之利而背叛舊主?”

 

全雨長嘆一聲,語氣中充滿了無奈與痛心:“胡喆將軍,你可知這滿城百姓的期盼?他們渴望和平,渴望安寧。青鸞女皇的到來,或許能給他們帶來希望。我們身為官員,難道不應該為百姓謀求福祉嗎?”

 

胡喆眼中閃過一絲掙扎,但隨即又堅定下來:“全雨城主,我知你心懷百姓,但忠誠與信仰,豈是輕易可以動搖的?我胡喆,願為少靈皇帝,為這城池,流盡最後一滴血!”

 

全雨長嘆一聲,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憂慮:“同是東方帝國的血脈,我們為何要在這片土地上揮刀相向,如同野獸般自相殘殺?我們皆是臣子,理應為國為民,而非為了一己之私,淪為戰爭的棋子。或許,我們與青鸞女皇坐下來談一談,還能找到一條和平的出路。若真是血戰到底,勝負難料,守住城池或許尚可保全一方安寧,但若是城破,無論少靈皇帝還是青鸞女皇,我們這些地方官員,都將揹負起背叛的罪名,成為千古罪人。”

 

胡喆聞言,眉頭緊鎖,沉默片刻後緩緩開口:“全雨城主所言極是,但若我們緊閉城門,不與他們交鋒,或許能暫時避開這場浩劫。但……”他頓了一頓,眼中閃過一絲不安,“青鸞女皇麾下的副將太皓,此人乃是江湖中的傳奇人物,一身武藝高強,威名遠揚。若他親自率軍攻城,我們又如何抵擋?”

 

全雨輕輕搖頭,臉上寫滿了無奈:“太皓之名,如雷貫耳。他的武功之深,非你我所能企及。若他真的親自前來,恐怕我們這座城池,也難以抵擋其銳氣。”他抬起頭,望向遠方,彷彿已經看到了那即將到來的戰火硝煙,“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能坐以待斃。我們必須想辦法,為這片土地上的百姓,爭取一線生機。”

 

胡喆眼神堅定,語氣決絕:“如果說投降?那是絕對不可能的!我們鳳川城的每一滴熱血,每一塊土地,都承載著無數先烈的榮耀與夢想,豈可輕易向敵軍低頭?”

 

正當他慷慨激昂地抒發著對忠誠與抵抗的執著之時,一名小卒如風般疾步而來,手中緊握一封書信,面色緊張而匆忙。他徑直走到全雨城主面前,單膝跪地,雙手恭敬地將那封信呈上:“城主大人,城外敵營傳來了一封書信。”

 

全雨城主微微頷首,接過書信,輕輕展開。只見信中字跡如刀刻般堅定,透出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原來這是一封來自敵軍主將太皓的《勸降書》。

 

信中言辭懇切,卻又透露出不容置疑的霸氣:

 

“本將太皓,率大軍至此,非為攻城略地,實乃為天下蒼生謀求和平。見爾等堅守城池,英勇抵抗,本將心中亦感敬佩。然而,戰爭無情,生靈塗炭,非吾等所願。

 

少靈王朝已成明日黃花,玄氏崛起,乃是天命所歸。青鸞女皇胸懷天下,志在四方,必能帶領我東方帝國走向繁榮昌盛。爾等若歸順青鸞,則可保城池安寧,百姓免受戰亂之苦。

 

本將深知,爾等皆是忠誠之士,然忠誠亦有道。為了一己之忠誠,而置全城百姓於不顧,非真正之忠誠也。若爾等能明辨是非,順應時勢,打開城門,迎接青鸞女皇大軍入城,則全城百姓皆能安居樂業,共享太平盛世。

 

本將在此承諾,若爾等歸順,青鸞女皇必會善待爾等,不殺不辱,保留爾等之官職與地位。若爾等執意抵抗,則一旦城破,必將玉石俱焚,滿城百姓亦將遭受無妄之災。

 

望爾等三思而後行,勿因一時之固執,而鑄成大錯。順應時勢,歸順青鸞,方為正道。望爾等能識時務者為俊傑,早做決斷,以免悔之晚矣。”

 

讀完信後,全雨城主沉默良久,他的眼中閃爍著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敵軍主將太皓的敬佩,也有對城中百姓未來的深深憂慮。他知道,這是一次關乎全城命運的抉擇,需要他做出最明智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