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81章 琈玉嬰玉回蒙頂




拾山隨即離開了蒙頂山,他的背影,如同孤峰傲立,漸漸融入那雲霧繚繞的深淵,彷彿是劍未出鞘,意已凌風。



冬至時節,雪花紛飛,銀裝素裹,將蒙頂山裝扮成一幅水墨畫卷。就在這寒氣逼人的季節,拾山竟如幽靈般再現,他身披白雪織就的斗篷,每一步足跡都凝結著霜白,堅定不移地邁向蒙頂山之巔。在那玖丘之冢前,他安然坐下,七日七夜,風雪無阻,彷彿與逝去的摯友對酌於無形,劍光與回憶交織,風聲中低語往昔,每一縷劍氣都承載著深情厚意。



雪終於停歇,太皓於晨曦初照之時,踏著皚皚白雪,前往師父墳墓祭拜,眼前之景令他愕然——拾山已化作永恆,靜坐於碑前,身軀被薄雪輕覆,手中長劍緊握,雙目輕閉,面容安詳,彷彿只是沉入了一場悠長的夢境,劍心已與天地合一,歸於寧靜。



遵拾山遺願,太皓懷悲愴之心,親手將其安置於玖丘陵寢之鄰,細土壘砌,其冢略高於師尊玖丘之墳三寸,寓意師徒情深,更勝一籌。太皓屈膝跪於新墳之前,輕聲細語,似是對風訴說,又似與地下英靈對話:“昔日師門之內,師父與師叔劍影相隨,鬥智鬥勇,一世不休。願黃泉之下,無勝負之分,唯餘手足之情。從此以後,青山為證,雲水為盟,二位前輩魂魄相融,笑談江湖舊夢。”



太皓跪伏於師父與師叔的墓前,額頭觸地,三次沉重而虔誠的磕頭,每一次都飽含著對過往教導的感激與對未來的堅定承諾。這不僅僅是儀式,更是心靈深處的告慰,是對兩位武林前輩畢生劍術追求與師徒深情的最高致敬。



完畢後,他起身,背影挺拔,猶如松柏傲立於寒風之中,轉身踏入歸途,目標是那座被冬日厚雪覆蓋的茅草屋。雪,似乎比離開時又厚了幾分,白茫茫一片,將小屋裝扮得更加孤寂而超脫。



太皓手持一根堅韌的竹竿,每一步都踏得堅實有力,來到茅屋前,他開始細緻地清理積雪。竹竿輕點屋頂,發出沉悶而又有節奏的聲音,每一下都像是在與過往的自己對話,也是在向天地宣告,即便師長已逝,他也將繼續肩負起傳承劍道、守護正義的重任。雪片隨著他的動作紛紛落下,宛若時間的流逝,揭示著生命中不斷更替的篇章。



待到屋面重現,陽光透射,金輝灑滿小屋,太皓心中也跟著亮堂起來。他知曉,從這一刻起,自己不僅要成為一位有名的劍客,更要成為師門榮耀的延續,讓師父與師叔的精神在每一寸劍光中閃耀,照亮這江湖的一方天地。



又幾度晨昏更替,蒙頂山巔雲霧繚繞間,忽現二位風姿卓絕的婦人,皆年逾知命,霜染青絲卻難掩其絕代風華,這便是太皓多年未見的師姐——琈玉與嬰玉。伴隨她們身側,一位青年昂首,劍眉星目,自然流露著不可小覷的英氣,他應該是琈玉之子。



琈玉與嬰玉踏著未了的師門情緣,再度步入蒙頂山的懷抱,她們心中懷著對師父玖丘無盡的思念與敬仰,卻不知歲月流轉間,那座精神的燈塔已熄滅多年,只留下一縷不滅的劍意,飄蕩于山川之間。



當她們立於那熟悉而又陌生的茅廬之前,歲月似乎在這一刻靜止。嬰玉的聲音,溫柔而帶有一絲顫抖,彷彿穿越了時空的阻隔:“師父,我和姐姐來看望您了……”言罷,她的眼眸中閃爍著期待與不安,那是對過往師恩的深深懷念,也是對未知命運的微微憂慮。



恰在此刻,茅廬之門吱呀而開,太皓的身影從中緩緩顯現,與嬰玉的目光在剎那間交匯,仿若隔世重逢,萬語千言盡在不言中。太皓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有驚喜,有哀傷,更有難以言喻的釋然,他輕聲回應,聲音中帶著幾分哽咽:“嬰玉,是你,真的是你……多年未見,別來無恙啊?”



嬰玉聞言,臉上先是錯愕,隨即化為驚喜交加:“太皓,怎會是你?你怎麼在這裡?”話語間,他們之間的往事如同潮水般湧來,昔日在一起時的歡聲笑語,與如今物是人非的現實交織在一起,讓這場意外的重逢,更添了幾分難以言說的感慨與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