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79章 太皓留守蒙頂山




太皓目送戎宣遠去的背影,心中雖有不捨,卻也明白,他們都有自己的修行之路。他遵從師父的遺願,堅守在蒙頂山巔,不再為塵世瑣事所擾,一心一意投入到武學的精進之中。山中的日子單調卻充實,每一次劍舞風起,每一次拳出雷鳴,都是他對師父教誨的深刻體悟,對自身武藝的不懈追求。在這片遠離塵囂的土地上,太皓彷彿找到了內心的寧靜,以及那股足以撼動武林的力量。



就這樣,蒙頂山成了太皓的道場,每一寸山石、每一滴露珠,都見證了他從悲傷中涅槃,從孤獨中崛起的過程。而山下的世界,風雨欲來,江湖波詭雲譎,但太皓心如磐石,只待時日,以全新的姿態,重新踏入那個紛擾的世界,完成未竟的使命。



太皓非但未將師父遺贈的古樸長劍束之高閣,反以之為核心,融會貫通於其獨步江湖的“遊俠奇功”之內。此奇功原是他博採眾家之長,精心淬鍊而成——“玖丘劍法”之靈動、《雪貓撲影》之詭譎、《閒貓聽海》之深邃,乃至《依貓畫虎》之猛厲,皆被他信手拈來,熔於一爐,猶如星漢燦爛,匯聚成獨一無二的武學篇章。



然太皓並不滿足於此,他心懷壯志,誓要將這“遊俠奇功”推至另一番境界,使之與手中長劍渾然一體,化作無堅不摧之劍法。此念一起,便如驚鴻掠過江水,激起層層漣漪。他閉關於蒙頂山巔,寒暑更替,星移斗轉,外間江湖紛擾,於他不過浮雲。



在無數次劍光閃爍中,太皓悟得劍即是氣,氣亦是劍,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表裡。他將“遊俠奇功”的精髓與劍法的鋒芒巧妙結合,每一式每一劃,既有劍法的凌厲直接,又不失奇功的玄妙莫測。於是乎,“遊俠奇功”漸漸蛻變,化繭成蝶,成為一套前所未有的劍訣,名為《遊俠奇功劍訣》。



此劍訣一經施展,劍光如龍躍九天,既有“玖丘劍法”的靈動飄逸,又有《雪貓撲影》之機敏狡黠,更有《依貓畫虎》之雄渾霸烈。太皓手持長劍,身姿若游龍穿雲,每一擊皆含風雷之威,每一式皆蘊自然之力,令觀者無不歎為觀止。



歲月如梭,春華秋實,太皓於蒙頂之巔,歷經兩度寒暑的潛心修行,終使《遊俠奇功劍訣》臻至化境。這八十一式劍訣,每一式皆是天地造化與人傑智慧的結晶,如同八十一顆星辰,璀璨於武學的浩瀚銀河之中。



太皓所創的八十一式劍訣,宛如一部武林的百科全書,每九式自成一章,共九章,構築起一座雄偉的武學殿堂,跨越自然、生靈、哲理的界限,將天地萬物的精髓,融入劍光劍影之中。



第一章名為《雲水之謠》,《遊俠奇功劍訣》之首章,如詩如畫,每一式皆是天地間至美之象,蘊藏著自然之秘與萬物之靈。



第一式,“雲捲雲舒”,起手式輕若晨雲初展,劍氣悠悠,似天邊雲朵,聚散隨風,虛實莫測,對手但見其形,難窺其意。



第二式,“水漫金山”,繼而劍招如江河倒灌,柔中寓剛,以至柔之力,化解千鈞,連綿不絕,恰似滴水穿石,終可為功。



第三式,“月滿西樓”,劍光清冷,高懸於空,如滿月當空,照耀萬物,光而不奪目,動中帶靜,以靜制動,令對手不覺間,已入劍影重重。



第四式,“碧波盪漾”,劍法輕盈流轉,如同碧海微波,連綿不絕,一波接一波,層層推進,看似柔和,實則暗藏無盡後勁,波瀾壯闊,不可小覷。



第五式,“烈焰燎原”,劍尖所向,仿若赤炎之舌,吞噬一切,熱浪滾滾,每一式皆熾熱如焚,足以點燃戰場,令敵人望而生畏。



第六式,“山崩地裂”,此式沉穩厚重,每一擊皆有開山闢石之力,恍若巍峨山嶽,忽然崩塌,地動山搖,氣勢磅礴,不可阻擋。



第七式,“晨曦初照”,劍光溫和,恰似黎明初破曉,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帶來光明與溫暖,給予疲憊心靈以慰藉,劍下留情,卻能觸動人心最深處。



第八式,“極光絢爛”,劍影躍動,斑斕奪目,猶如極北夜空中舞動的極光,瑰麗奇絕,每一變化都蘊含著天地至理,神秘莫測,讓人目眩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