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63章 太皓前往千風城

一聲聲“太皓城主一路平安”“城主早日歸來”在群眾中此起彼伏,匯成了一曲離別的頌歌,響徹雲霄。更有幾位詩人,現場揮毫,將太皓的事蹟與百姓的不捨之情化作詩句,張貼於街角,供百姓傳頌。

太皓城主勒馬,深情回望,目光掠過一張張熟悉的臉龐,心中五味雜陳。他緩緩抬起手臂,以一種王者的風範,向百姓們行了一禮,那一刻,彷彿時間靜止,萬籟俱寂,只留下他那渾厚有力的聲音:“北峰城的父老鄉親,你們的每一份情誼,我都將銘記於心。待到山河無恙,我必歸來,與你們共賞北峰城更美的風景。”

話音落下,太皓城主輕夾馬肚,黑馬嘶鳴,踏著百姓的祝福與不捨,漸漸消失在黃土大道的盡頭。而那送行的百姓,久久不願散去,彷彿他們的目光能穿越千山萬水,伴著太皓城主,直到天際。

太皓驅馬緩緩行進,寒風中,黃土道旁枯枝交橫,預示著季節的更迭。未行多遠,一座孤亭映入眼簾,坐落在一片蒼茫的冬景之中,顯得格外靜謐。亭內,守城大將趙撼山身披厚裘,已備好熱酒佳餚,靜待太皓的到來,宛如寒冬中的一抹溫情。

太皓遠遠望見亭中身影,立即緩轡,馬蹄踏雪,發出輕微的嘎吱聲,直至趙撼山面前。趙撼山見太皓到來,連忙起身,厚重的衣物下,是恭敬而堅定的身軀,他拱手道:“城主大人,末將在此已恭候多時,特選此地,為大人設宴踐行,願能驅散些許冬日的寒意。”

太皓輕笑,卸下馬鞍上的行囊,步入亭內,回應道:“撼山兄弟,此情此景,實為難得,太皓感激不盡。”他們在亭中對坐,周圍的枯枝殘雪構成一幅靜謐的冬日畫卷,與亭內的溫馨形成鮮明對比。

爐火正旺,熱酒驅寒,他們在凜冽的冬日裡開始了他們的酒宴。酒過三巡,話題由淺入深,從北峰城的冬防策略到遠方千風城的局勢,再到他們的英雄往事,每一聲笑談,都似乎能在這寒冷的空氣中留下溫暖的迴響。

“太皓兄,冬日漫長,千風城之路遙遠且險,願你一路平安。”趙撼山的話語在冷空氣中凝結成霧,卻飽含深情與敬意。

太皓微笑中帶著幾分堅定,道:“撼山兄弟,北峰有你,穩如磐石,我心甚慰。待我處理完朝廷之事,歸來之時,應是春意盎然,萬物復甦。那時,我們於北峰之巔,重啟這未盡的酒局,共賞春日新綠,談笑間,讓那些朝廷的風雲變幻,也化作我們杯中的淡然一笑,如何?”

趙撼山聞言,眸中閃過一絲敬佩與不捨,沉聲道:“一言為定,城主此行,肩負重任,乃是為國為民,討賊平亂,北峰全城上下,皆以你為榮。待你功成名就,我們不僅要飲慶功酒,還要在北峰召開英雄大會,讓天下英雄都知道,北峰城主不僅是守土安民的智者,更是護國衛道的猛士!”

太皓城主輕撫著腰間的玉佩,目光深邃而溫暖,緩緩言道:“撼山兄弟,待我凱旋之日,必以遊子之身,再訪北峰。你可知,那聖旨之意,先是令我卸下北峰城城主之冠冕,而後才授予我討賊大將軍之職。城主一職,已隨風而逝,未有絲毫逗留。朝廷新令,或已翩然而至,北峰之城,即將迎來新的守護者。”

趙撼山聽罷,面色凝重,卻也透著堅決,他緊握拳頭,誓言般道:“太皓兄,無論朝廷如何更迭,北峰城的每一磚每一瓦,都將銘記兄長的功勳,百姓心中,你永遠是那位引領我們走過風霜雨雪的英雄。北峰,不論春秋冬夏,始終是兄長溫暖的港灣,你的家。”

言至於此,他們皆沉默片刻,似乎在品味這份不言而喻的默契與不捨。最終,太皓起身,對趙撼山深深一揖,言語間滿是感激:“今日之別,撼山之情,太皓銘記在心。他日若遂凌雲志,定當再來把酒言歡。”

趙撼山亦還以重禮,目光堅定,目送太皓一步步遠離,直至背影消失在冬日的寒風中。北峰城的天空,雖然少了太皓的身影,但他的故事,已如這山間松柏,四季常青,永駐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