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57章 鐵川城太皓借糧

 太皓與符勇踏入正廳,只見一位氣宇軒昂的男子端坐於高堂之上,他身著織金長袍,眉宇間透著幾分英氣與豁達,正是鐵川城城主秦言。陽光透過雕花窗欞,斑駁陸離地灑在他的肩頭,為其增添了幾分神秘與威嚴。

 太皓行至堂中,拱手一禮,言辭懇切,卻不失城主風範:“北峰城主太皓,特來拜會鐵川城城主大人,望城主海涵突兀之訪。”

 秦言站起身,面帶微笑,回禮道:“聞名不如一見,太皓城主風采果然出眾。今日光臨鐵川,必有要事相商,還請直言不諱。”

 太皓坦誠以對,言語中透露出北峰城的困境與他作為一城之主的擔當:“鐵川城富甲一方,名不虛傳,而北峰城卻是另一番景象。戰禍連連,加之天災頻仍,城中百姓苦不堪言,糧草殆盡,生計維艱。此行冒昧,實乃為解救北峰城萬千生靈於水火,特來懇請秦城主伸出援手,借糧以濟北峰之急。”

 秦言聞言,面色凝重,目光中閃爍著複雜的神色,他緩步下階,來到太皓面前,以一種近乎友好的姿態,輕拍太皓的肩膀,語氣溫和卻帶著幾分不易察覺的為難:“太皓城主,你的請求,我秦言豈能無動於衷?鐵川城與北峰城,同屬一片天地,百姓疾苦,我自當感同身受。然而,世事往往不盡如人意。”

 他微微一頓,環視周圍,似在尋找合適的言辭:“近年來,鐵川城雖看似繁華,實則亦有難言之隱。去年大旱,糧產受損,加之周邊盜匪猖獗,頻繁侵擾商旅,導致糧價飛漲,城中糧儲實已不豐。更有,鐵川城亦有眾多百姓,需防備不測之需,一旦開倉借糧,恐引起市場動盪,民心不穩,後果難以預料。”

 秦言的話語中充滿了無奈與考量,他繼續說道:“我並非無情,只是需顧全大局。但你我同為一方父母官,我願意另闢蹊徑,或可助北峰城一臂之力。比如,開放鐵川城的市場,允許北峰城的百姓來此自由貿易,或是提供技術與種子,助北峰恢復農業生產。長遠來看,這或比單純的借糧更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太皓城主聞言,面容上並無慍色,反倒是浮現出一抹理解與敬佩的微笑。他深深一鞠躬,態度依舊不卑不亢,言語中流露出對秦言立場的理解與對未來的樂觀展望:“秦城主之言,情真意切,考慮周全,太皓感佩於心。世道維艱,各城有各城的難處,我怎能不知?秦城主提出之策,實為長遠之計,可見用心良苦,高瞻遠矚。”

 他頓了頓,目光堅定,繼續言道:“北峰城雖一時困頓,但我相信,只要百姓齊心,加上鐵川城的支持與合作,必能共渡難關。貿易互通,技術共享,此乃雙贏之策,我北峰城百姓定會珍惜此機會,自力更生,重建家園。”

 “今日雖未能直接借得糧草,但收穫了鐵川城的友誼與合作的橄欖枝,此行已不虛。太皓先行謝過秦城主,待北峰城稍有起色,必將銘記此恩,共謀發展,惠及兩城百姓。”言畢,太皓再次行禮,眼中閃爍著對未來合作的期待與堅定。

 太皓緩緩起身,衣袂輕揚,彷彿即便是離席,亦是江湖中的一道從容風景。符勇見狀,連忙貼近,壓低了嗓音,滿是不解地低語:“城主,我們長途跋涉至此,未及深談,怎可輕易言退?”

 太皓目光深邃,望向窗外那一抹斜陽,語帶釋然:“符勇參軍,秦言城主言之有理,且心意已明。強求無益,反失君子之風。今日雖未得糧,卻獲貿易之機,此乃暗中相助,不顯山露水,更顯鐵川城主之智與仁。我輩行俠,需識時務,知進退,此番離去,非敗也,乃謀略之始。”

 言罷,太皓步伐堅定,邁向門外,每一步都顯得那麼從容不迫,彷彿他所走的不是離開的道路,而是通往希望與新生的橋樑。符勇緊隨其後,心中雖有不甘,但也被太皓的氣魄所感染,明白真正的智者,懂得在逆境中尋找機遇,而非在一棵樹上吊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