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52章 太皓怒斥寒月簫

 "松風水月"雅間內,清風徐來,水波不興,寒月簫執掌一方天地,以主人之姿,笑迎風雲人物太皓。他起身相迎,舉止間自有一股灑脫不羈,言辭懇切而溫煦,如同久別重逢的摯友,道:“太皓大人,聞名已久,心嚮往之,今朝有幸相逢,實乃三生之幸。近年來,江湖風雨,波瀾壯闊,不知大人是否一切安好,風采更勝往昔?”

 言語間,寒月簫親手烹茶,碧泉湧動,霧氣繚繞,茶香與松風交織,為這雅間增添了幾分超然物外的意境。其人年華正茂,俊朗非常,眉眼含笑,似能洞察人心,卻又不失溫暖關懷,令這簡短的問候,蘊含了深厚的情誼與敬意,讓人不禁對這位江湖傳說中的寒月簫,更多了幾分好奇與期待。

 太皓面帶微笑,緩緩道:“在下不才,卻也過得自在。寒月簫大人之名,早已如雷貫耳,今日得以相見,果然氣宇軒昂,風采非凡。能得長襄女皇青睞,實至名歸。”

 寒月簫聞言,心中微動,卻不動聲色地回應道:“太皓大人亦是江湖中的翹楚,女皇陛下對您的才華與武藝,向來讚不絕口。”

 太皓哈哈一笑,搖頭道:“女皇陛下英明神武,乃是天下百姓之福。在她的治理下,江山自然穩固,百姓安居樂業。”

 寒月簫嘴角勾起一抹嘲諷的笑意,反駁道:“太皓大人此言差矣。如今這天下,雖表面看似平靜,實則暗流湧動。百姓生活艱難,怨聲載道,又怎能說江山穩固呢?”

 太皓劍眉一挑,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他緩緩道:“寒月簫大人所言,在下也有所耳聞。但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江山社稷,終究是需要有能者居之。女皇陛下勵精圖治,自有她的手段與智慧。而我們這些江湖人,只需做好自己分內之事,便是最好的助力。”

 寒月簫目光深邃若寒潭,字字珠璣,擲地有聲:“太皓大人,我有一惑,願聞高見——這浩渺天下,廣袤山河,究其根本,應歸屬何人?”

 太皓面色不改,淡然如秋水長天,答曰:“自古以來,天道昭昭,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是萬民蒼生共有之土。帝王將相,不過暫時代天行道,守護這方寸之間。”

 寒月簫聞言,嘴角微揚,眸中閃爍著洞悉世情的光芒:“既言天下歸於萬民,為何龍椅之上,世代皆為玄氏血脈?莫非真如古人云,王侯將相,其命由天,寧有種乎?此中奧秘,還望太皓大人解惑。”

 太皓沉吟片刻,目光穿越時空的長廊,彷彿在追溯著古老帝國的滄桑歲月,緩緩言道:“寒月簫大人所問,實乃千古難題。試想這東方大地,廣闊無垠,萬民芸芸,若無一統之主,何以協和萬邦,安定四方?皇帝之位,非為一家一姓之私,實則為天授之責,承天景命,以安天下。正如日出於東而落於西,四季輪迴不息,皇權之傳承,亦有其自然之理與歷史之必然。昔日黃帝戰蚩尤,定中原,創基業,始有國家之形。後世帝王,或以武功定國,或以文德安邦,皆為順應天命,引領萬民步入治世。而玄家子孫,歷代勤政愛民,開疆拓土,使國泰民安,此乃民心之所向,非獨血統之功也。再者,吾等武林中人,雖逍遙江湖,不問世事,卻也深知亂世之苦。皇帝猶如舵手,引領巨舟破浪前行,免於傾覆。故而,非是王侯將相必有種,而是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需有一人,擔此重任,維繫綱常,護佑蒼生。”

 言罷,太皓舉杯輕酌,茶香嫋嫋,其意卻已跨越了杯盞之間,指向那更為深遠的治國之道與歷史洪流。寒月簫聽罷,眼中閃過一絲瞭然,彷彿在這片刻的對話中,又窺探到了幾分世間真理與治世哲學。

 寒月簫的眼中閃過一絲冷芒,嘴角勾起一抹不屑的笑意,他冷冷道:“謬論罷了?哼,太皓大人,你的見識也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