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楓 作品

第443章 勇太皓冒死覲見

長襄女皇喟然長嘆,指尖輕輕撫過床榻邊緣,語氣中夾雜著深深的憂慮與自責:“朕這些年疾病纏身,無力細緻處理朝政,以致於國事日漸疏離,連咱們國家真實的面貌都模糊不清了。”

青鸞公主見狀,試圖為母皇分憂,她娓娓道來:“陛下,據女兒推測,太皓所言未必就是事實。為查證真相,不如傳喚負責接收各地奏摺的官員,讓他們詳細彙報情況。”

長襄女皇聞之,目光頓時銳利起來,她果斷下令:“傳令宰相都童,即刻進宮面聖,朕要聽聽他對此事的看法。”

在等待都童宰相到來的這段時間裡,紫宸殿內瀰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緊張氣息。此時,一名身手矯健的太監悄然入場,他手中捧著一隻晶瑩剔透的白瓷碗,碗中盛滿了一碗黑褐色的湯藥,藥香濃郁,卻透著幾分苦澀。他步步趨近長襄女皇,聲音低沉而恭敬:“陛下,您的藥已熬好,請您及時服用。”

長襄女皇並未因當前的緊張局面而忽視了自己的病情,她微微抬手,接過了那碗藥。只見她面不改色,一仰脖,頃刻間便將那碗藥液一飲而盡,那泰然自若的舉止,恰似一位肩負江山社稷的女中豪傑,即使面對疾病的困擾,也能毫不動搖。

時光在凝重的空氣中流淌,僅僅過了半個時辰,只聽得紫宸殿外一陣匆忙的腳步聲,緊接著,都童宰相的身影赫然出現在殿門口。他身穿一襲素色官袍,神色莊重,快步走進殿內,對著長襄女皇拱手施禮:“微臣都童參見陛下。”

長襄女皇收起剛才的嚴肅表情,轉而展現出一副平易近人的模樣,她詢問道:“都童愛卿,近來朕聽說有地方奏摺上報,稱國家民不聊生,此事屬實否?”

都童宰相聽聞,眉頭微皺,深思熟慮後,坦誠回應:“回陛下,自從去年朝廷調整分工,奏摺的接收工作已不再由微臣負責,而是改由樞密院副使柳煙痕大人接手,具體情況,還需詢問柳煙痕大人方可得知。”

長襄女皇鳳目圓瞪,眉梢間凝聚著不滿與疑惑,聲音中帶著威嚴與不解:“都童愛卿,你身為一國宰相,如此重要的職責竟然交給了他人,朕看你是越來越不明事理了!”

都童聞此言,頓時汗如雨下,惶恐地低下頭,躬身辯解道:“回陛下,這確實是您當初的旨意。一年前,您因病體欠安,特命柳煙痕大人協理政務,其中便包括奏摺的接收與初步處置,微臣不敢擅專,一切都依照陛下的安排行事。”

青鸞公主適時輕移蓮步,靠近母親耳邊低語道:“陛下,您忘了麼?那時您時常頭暈乏力,的確讓柳煙痕大人幫您批閱奏摺,以免耽誤國事。”

太皓聞此,深感朝綱紊亂,痛心疾首,他挺身而出,朗聲道:“陛下,如今朝廷內外,許多官員職責混淆,無法各盡其職,以致百姓疾苦無人問津。草民懇請陛下查明真相,懲治那些欺上瞞下的蛀蟲,儘快恢復正常的朝廷秩序,以解天下蒼生之困。”

長襄女皇聞此言,氣極反笑,猛然一掌重重拍在龍榻扶手上,震得殿內金器共鳴,發出嗡嗡迴響。她厲聲質問太皓:“大膽太皓,你區區一介平民,竟敢指摘朝廷混亂,你可知其中詳情?何處混亂了,你說來聽聽!”

太皓雙目炯炯,眉宇間流露出深深的憂慮與決然,他慷慨陳詞:“回陛下,草民行走江湖,所見所聞,皆是百姓在飢餓與困苦中掙扎,甚至有人賣兒鬻女,只為餬口度日。至於北方突厥汗國,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不斷集結兵馬,意圖蠶食我東方帝國疆域,這已是江湖與邊關人人皆知的事實。而今朝廷中樞,宰相大人都失去了實際的決策之權,朝廷內外人心惶惶,權柄旁落,這樣的朝廷豈能不說是陷入了混亂?倘若長此以往,國家必將風雨飄搖,瀕臨覆滅的邊緣。”

長襄女皇聽聞此言,秀眉微蹙,神色複雜地審視著太皓,似乎在掂量他話語的真實性。她喃喃自問:“真有那麼多事嗎?朕雖久居深宮,但也從未放鬆對國家的治理,怎會釀成如此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