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世木魚1 作品

第1624章 沐雲的考教(一)物理側潛艦設計

    在金屬表面反覆生成和瓦解的空穴,產生的瞬時高溫和衝擊波會對其造成所謂的【循環應力】,造成金屬表面疲勞,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泵的葉輪和彎曲處。

    這也是各種器械在工程環境中造成的主要磨損原因之一。

    所謂的超空蝕(穿梭)效應,便是透過空穴效應制造出含有氣體的泡沫膜,然後利用這個泡沫膜將物體包覆,使其在泡沫膜中行駛,減少物體與外界的摩擦力,進而達到極高的速度。

    鑽地彈為什麼能夠輕易地貫穿數十米的地層,以及地層下方厚達數米的鋼筋混凝土,然後在這些地下防禦工事的內部爆炸,進而對其內部之人員、器械與設施造成毀傷?

    真的只是因為其前端的彈頭部足夠堅硬嗎?

    很顯然,鑽地彈能做到這一點,與其彈頭部運用到的超空蝕穿梭技術有關。

    (主侵徹部內置高能鈍感炸藥,在主侵撤部前串聯裝有一發或數發先導具能空心裝藥,在先導裝藥引爆並形成高速自鍛彈丸,摧毀彈體前方的物體並製造空腔,不僅可以幫助侵徹部前進,爆炸所產生的氣流也能產生近似於超空蝕穿梭效應下的泡沫膜之作用,將彈體與外界阻體,如:被破開的地層隔開,降低外部對彈體造成的摩擦力,使彈體的動能得以集中在前方的侵徹部。)

    問題來了!

    什麼樣水下航行速度,能彌補潛艦艦娘隱形能力不足的問題?

    一九九零年代,俄羅斯便利用蘇聯遺留下來的超空蝕穿梭技術,製造出航速兩百節(時速約三百七十公里)的【暴風】超空蝕魚雷。

    時隔二十年的時間,華國自產的新型超空蝕魚雷【神獸】,水下航速甚至高達三百節(時速約五百五十五公里)。

    這樣的技術從魚雷延展到潛艦,即便打個對摺好了也有一百二十節以上(時速約兩百二十二公里)。

    為啥?

    因為空穴(水中)生成的門檻,差不多為每秒三十二米,物體的水下運動速度一旦低於這個門檻,便會因為空穴不再生成的緣故,自然而然地退出超空蝕穿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