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作品

第31章 送行

  “殿下!”慕容德豐輕聲喚道。

  “都走了啊......”劉暘長嘆一聲。

  劉煦,是他親自相送的最後一個人,劉昉、劉晞已然先後離京,各赴目的。面對三個兄弟,談話的內容各不相同,但多以勉勵之言與一些場面話為主。

  然而,哪怕是與最康慨方正的趙王劉昉交談,都已難覓當初兄弟之間的那種和諧融洽了。每個人似乎都開始隱藏自己了,每個人的面孔下都彷佛還有另外一張面孔,諸王兄弟是這樣,劉暘自己,又何嘗不是?

  要說對劉暘太子地位威脅最大的,毫無疑問是封王的這三兄弟,而劉皇帝讓他們去各地戍邊,毫無疑問,對劉暘是十分有利的,在京中,絕對不會有人再有那份條件與資格,對他的太子之位產生挑戰與衝擊。

  而隨著三王離京既久,這些年積攢的聲望與影響,也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得澹薄。至於對三王在諸邊建功立業,培植勢力,然後返回京城奪位,這種威脅與顧忌,對於劉暘而言,實在算不了什麼。

  對於大一統的大漢帝國而言,作為名正言順的太子,當掌握了中央大義之時,就已經奠定了絕對優勢。更何況,戍邊可不是分封,以大漢高度集中的政治生態,在中央權威深入地方軍政,尤其在軍隊的強力戒備與掌控上,三王到了諸邊,也實在談不上能有多大的威脅。

  這樣的情況下,按理說,對此劉昉應當感到喜悅,然而,他卻一點都笑不出來。不是劉暘迂腐仁厚,容易傷春悲秋,只是,他的心理也有些疲憊了。

  皇子戍邊之事,可不是劉皇帝臨時起意,早在開寶北伐之後,就有消息傳出了,只是這幾年間,劉皇帝從未正式提出過,甚至還給三王以實權,讓他們留於部司,加以重用,好像打消了那個念頭一般。

  然而,當流言突然變成現實之時,作為最大的得益者,劉暘也忍不住去猜想,劉皇帝為何會突兀地把這項決定付諸實際。

  因皇子們虛度享受,怕他們墮落腐敗,以戍邊磨鍊,這樣的理由,劉暘顯然是不信的,至少認為不止於此。不可避免的,劉暘聯想到了三個月前登聞鼓桉那場風波。

  後來劉暘也想明白了,連他都能察覺到背後的暗流,以劉皇帝的英明,以及諸多的耳目,怎麼可能毫無所覺。甚至於,背後的具體情況,都可能已經調查清楚了。

  而倘若是出於這個原因,導致劉皇帝下定決心,那麼,對於劉皇帝這份關懷,劉暘也不禁感受到一種沉重的壓力。

  並且,從派遣的這三王來看,當初那場風波,暗中推動的,定在三人之列,至於是誰,此時的劉暘更是徹底喪失了繼續探究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