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作品

第365章 邊事結論

  同時,王仁贍、田欽祚二者,這些年在西南殺戮過重,確實讓不臣者膽寒,同時也造成了諸多無謂的爭端。

  調走二人,也算是讓西南諸夷部安心一些,也是朝廷在緩和地區衝突上的誠意,畢竟,一味的高壓統治,並不利於當地的安寧。

  如今,雲南、安南之地,冒頭與朝廷作對的勢力,基本都被打壓下去了,對於那些不加掩飾惡意的部族勢力,也清理了一遍,朝廷也該有所調整,張弛有度才能長久。

  接任的將領,乃是高瓊與李守節,當然,二者在赴任前,也得到了劉皇帝的面諭,穩定是首要之務,但敢悖反抗拒的,該打就打,仍舊不需手軟。

  換了兩個人,朝廷也表現出一定的善意,但維護西南地區漢統的根本意志,卻是不容動搖的。

  而這段時間,取得的最大成就,便是高原之上,吐蕃諸勢力,正式向朝廷稱臣,劉皇帝派出使節,執行節旄、金冊,攜帶大量禮物,西赴高原,對吐蕃諸族,大加封賞。僅蕃王,就封了三位。

  當然,朝廷充分肯定了吐蕃貴族首領們對高原及其所屬部民的統治地位,保證其自治權力,並與之盟誓,永止兵戈,漢蕃之間,共同維護當地的穩定。

  對於朝廷而言,接下來,在高原之上,需要做的是構建一個相對平衡穩定的局面,雖然建立的只是名義上的統治,但這個名義,也算一個巨大的進步,至少,哪怕盛唐之時,都沒能做到,當然,這也是吐蕃四分五裂的現狀,給了大漢朝廷以可乘之機。

  谷魄</span>關於皇子戍邊之事,暫時只停留在劉皇帝與太子之間的密議口頭上,劉皇帝既未下詔,也未洩露心思。

  顯然,想法是定下了,但仍舊有所躊躇,還要另尋時機,具體的事宜,還要劉皇帝有更充分妥善的考慮。

  至少,在當下劉皇帝心目中,有資格、有能力擔當起戍邊之責的,只有劉煦、劉晞、劉昉三人,他們已然足夠成熟,各方面能力都是人所共知。

  但是,這三名皇子,真就簡簡單單地發配到邊地了,劉皇帝這心裡,又始終有些矛盾,帶有少許的遲疑與不捨,因而,仍舊按捺著。

  朝廷之中,也仍有三者的位置,劉皇帝還需要他們幫襯。與此同時,又有三名宗室近親,為徐王劉承贇舉薦,就任地方,皆是西北、西南僻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