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作品

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

  但是,為了進行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可不只是體現在那些大而無益的領土得失上,自漢軍北伐以來,面對著龐大的軍事壓力,遼國國內已經處在高度的戰爭模式下。

  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兵丁人力大量死傷、流失,巨大的戰爭壓力,轉移到遼國統治下的各族百姓身上,怨聲載道,而過去積壓的內部矛盾尤其是民族矛盾,也有爆發的趨勢,那些被強令抽丁獻糧參戰備戰的僕屬部族,更是滿懷怨憤。

  而來自幾路戰線上的各種不利消息,更催化了遼國內部的矛盾,東北的女真諸部開始蠢蠢欲動,室韋更是叛服不定,有造反的傳統,即便是嶺北轄嘎斯的那些野蠻人也開始興風作浪,更不用說遼宗室內部因帝位承繼還沒有完全解決的矛盾。

  夏季戰爭,讓遼國流血不止,未來的戰爭,似乎還看不到終點,漢軍仍在繼續武裝,整兵派糧,保持著高壓強勢,不取遼東誓不罷休。

  此時的遼國,就像一座鼎爐,其貴族、官吏、將士、部民就像蓄於鼎內的水,在戰爭的火焰烘烤下,開始沸騰。

  作為遼國高高在上的皇帝,耶律賢已清晰地感受到這鼎沸之下的危險。龐大的輿圖上,那處處烽煙的標記,耶律賢彷彿從中看到了大遼走向日暮的淒涼場面,彷彿預見到了自己艱難悲劇的未來......

  “陛下!”悄然進入殿中的韓德讓,看著耶律賢,輕聲喚了句,那不夠強壯的身軀彷彿承載著千鈞重擔,讓韓德讓也心感慼慼。

  這段時間,韓德讓在遼國內部的地位直線上升,這個還不滿三十歲的契丹化漢臣,已成為了耶律賢身邊最重要的謀臣。耶律賢對他,也是十分信任,甚至允許他不經通報,直接進入正殿。

  “又有什麼壞消息傳來了?哪裡的敗報?”耶律賢也回過神來,深吸了一口氣,回到寶座上坐下,表情勉強平靜下來。

  耶律賢雖然一副處變不驚的表現,但神情間仍舊帶有幾許擔憂,幾許焦慮,幾許期待。雖然韓德讓很想像一個多月前耀州大捷一般,帶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給耶律賢打打氣,但是,現實不允許。

  面對耶律賢的目光,韓德讓仍舊一副冷靜的姿態,沉容稟來:“陛下,奚王府上奏,澤州失守,漢將王彥超已然率數萬大軍北上,兵寇榆州。自王彥超軍北方,已連奪我興化、神山二城,部卒傷亡近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