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作品

第126章 近臣之殤


  “張中使!”

  停下登車的動作,李濤候於亭前,俟其靠近,拱了下手。表情很恭敬,敬的並不是張德鈞,而是他背後的皇帝。都不需費神多想,張德鈞此來,必然是奉劉承祐之命。

  張德鈞翻身下馬,臉上的笑容微顯矜持,朝著李濤道:“見過莒公!公好快的手腳,小的差點就來吃了啊!”

  “範相公!”又朝著範質行禮。

  範質僅點頭以作示意。

  “不知中使此來,有何指教?”李濤問張德鈞。

  “在莒公面前,小的豈敢談指教二字!”張德鈞姿態放得很低,謙卑地笑道:“只是奉官家之命,給莒公送點東西?”

  說著,手一伸,跟在身後的衛士立刻奉上幾樣東西遞到手裡,由張德鈞親自交給李濤。李濤表情莊重,雙手接過,十分珍視的樣子。一張卷軸,一張制書,一方銅印。

  解開繫帶,打開卷軸,是一幅字,認得出來,是皇帝親書,墨跡還未乾透,根本算不上名家大作,但氣勢磅礴,氣韻通暢。但重要的,是印有皇帝的私章,那便是價值所在。

  當然,更重要的,是卷軸的內容: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從中,隱隱能夠感受到皇帝的慷慨與勉勵之意,李濤略愣,明顯勾起的疑思。李濤在旁看了,笑眯眯地對李濤道:“莒公,陛下的期許已然很明顯了,還不到你歸養田園之時啊!”

  收起御字,李濤又打開制書察看,一道委任制書,由狀元董淳所作,文辭華麗,立意清晰,以李濤為荊湖巡撫,代天巡視荊湖南,撫慰士民。

  “恭喜莒公,陛下與朝廷,還需你費心出力啊!”李濤道。

  那方銅印,自然是巡撫的官印了,收起皇帝所賜,李濤提袖攘袂,朝向開封,長身拜倒:“臣叩謝天恩!”

  起身,李濤意氣明顯上揚,原本縈繞於心頭的陰霾與消沉,一下被掃空。說到底,他李濤還有壯心,還能為大漢發光發熱,哪裡甘願就這樣悽悽涼涼而去。

  “荊湖巡撫......”呢喃了一句,看向範質:“我記得,乾祐五年的時候,文素曾以河東巡撫之職,北上巡察?”

  範質點了點頭:“看來,陛下還是對荊湖不放心,是欲以公鎮撫之啊!”

  “但這權責劃分,似乎有些模糊!”李濤有所遲疑。

  聞言,範質說道:“當年我巡撫河東,是以檢察河東刑獄的名義。莒公之任,如不明晰,確實不妥。我回朝之後,當向陛下進言!”

  範相公又有可諫之事了。

  巡撫一詞,出現得很早,前代也有“巡撫使”之任,不過如今大漢朝巡撫,卻有劉承祐“草創”的意味在裡邊。就目前而言,在劉承祐的心裡,這還是個臨時差事,職能上主監察,就如兩漢之刺史,可專本密奏,卻無插手地方政務之權。

  當然,針對荊湖,劉承祐不明晰其職權的用意,也是他心頭也還在猶豫,是否效仿明清,將巡撫制度化,地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