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百姓追求國亦情(第二更)

      “還是缺井,大哥工盟打井……”

      李易想到百姓辛苦辛苦把作物種下去,然後一場大旱下來時的場景。

      “打著,始終在打,太行山東邊的地方,方圓一里之內必有一口壓力井,百姓自己掏錢造井。

      河南道東邊的地區現在是打井的主要地方,那裡小麥種植多,雖不如水稻耗水,卻缺不得水。”

      李成器說的地方是河北南部、山西東南、山東等地。

      這些全是產糧重地,而河南地區一般情況下有水。

      一說河南大旱,基本上指河南道,山東那片地區。

      井一直在鑽,井口小,上面還有東西,耗子都掉不下去。

      取水的時候還簡單,即便上面的東西壞了,尋常自己幹活的人也能做一個,有工匠造的話更快。

      李成器說起此事,露出笑容:“百姓的想法是有井可以不用,但不能沒有井。”

      “等咱們攢夠了九年糧,百姓更安心,咱們也放心。”李易說出來一個難度很大的任務。

      夠吃九年的儲備糧,光是修糧倉就得耗費許多錢財。

      像他那時的儲備糧,九年保證廢,通常三年就不錯了,一般情況下有兩年儲備,新糧出,陳糧賣。

      國家不要九年的糧食儲備,夠兩年即可,然後缺糧就是打井、上化肥、菜地改糧田……

      大唐不能比,大唐沒那個技術和動員能力,交通更差。

      有的地方缺糧,運一車糧食過去,路上消耗得差不多了就。

      李隆基喝口啤酒:“土豆、地瓜用來省下主糧進行儲備,再從外面買糧食,大唐一定可以。”

      說著他起身:“走,先去看看鯨魚的東西,回來再吃,用戴口罩不?”

      “聞一下沒什麼大不了的。”李成器搖頭,他剛才就聞了,現在還不吃一樣吃。

      “反正味道是不好,鹽醃製的肉我要抽檢,油不用。”

      李易想吃口新鮮的鯨魚肉未成,比較遺憾。

      出海的時候沒時間殺鯨魚吃,鯊魚倒是釣了,肉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