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家一鍋出 作品

第1464章 新式作物令心動(第一更)

    想做完美,相當於別人點個熘豆腐,告訴你豆腐別焯水。

    不準煳、不準碎、口感滑嫩並且入味兒、不準掛芡又得有稠湯。

    李易遇到過,他吃抻面,七元錢,小菜一元錢,居然可以夾腐竹。

    有不知道從哪來的人開個車停門口,女的一下車就提這等要求,差點沒被打,因為熘豆腐才六元錢。

    本來就是個路邊攤,你非要國宴的服務,還不想給相應的錢,不打你打誰?

    那塊豆腐就一元七角,一頓提要求,最後給人家六元錢。

    最關鍵的是,人家路邊攤真能做出來,人家給母親過生日的時候就做了。

    六元錢,人家不做。

    李易看到了,人家買了豆腐就在那控水,把嫩豆腐上面一層控成老豆腐。

    調好料,加骨頭濃湯,燒開後下豆腐,一直滑鍋,根本不顛勺,拿骨頭湯收汁。

    外面一圈老,中間嫩,入味,不焯水。

    六元吃不到這樣的豆腐,李易此刻做的芸豆,土著也吃不到。

    尤其是炒的,不焯水就出水,所有蔬菜都是這樣。

    在不爆的情況下,芸豆絲也是黃的,不綠。

    “李郎,咋那麼多蒜呢?”永穆公主看到問題了,炒芸豆絲,李易放了一大堆的蒜沫。

    “壓制豆腥,跟吃茄子一樣,醬茄條蒜少了行嗎?治大國,若烹小鮮。”

    李易沒吃,被炒菜的煙燻到了,沒食慾。

    永穆公主皺一下眉頭:“是說治理國家要精心?”

    “你說的是一種理解,還有什麼調料注意平衡的、不能總翻動的,其實那些人都是高高在上。

    真正的意思是,落實下來,治理國家大事,應該從百姓最基層開始。

    百姓耕地沒有工具,就研究好的工具,百姓不認識字,就教百姓識字。

    小鮮是個體,一種新的技術,所謂叫鮮,讓百姓接受和理解。

    生產技術轉化為生產力,才是大呀,以小而見大,以微而知著。

    老子的言論其實就是對立統一,按照我的想法,這個小鮮,應該叫作精準扶貧。”

    李易否決了所有的論點,提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