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笑澄明 作品

第72章 有人搶了太倉




    若有兵備道和分巡道兩股力量維持道路之防務,二一添作五。



    狹路相逢勇者勝,勢均力敵謀者成。



    只要兵備道和分巡道的官兵們,順風不浪,逆風不投,敵進我退,敵跑我拖,等當地的官府或衛所來增援,盜賊遲早被滅。



    嚴成錦仔細斟酌一番,陷入沉思,自己指手畫腳,李東陽、劉健和謝遷會不會覺得被打臉?



    這點不得不考慮。



    李東陽自是不必說,他是一直鼓勵自己“想唱就唱,有夢想你就大膽的說出來”。



    劉健性子秉直,向來對事不對人,大概率不會記仇。



    反倒是謝遷,捉摸不透,嚴成錦只知道謝遷善辯,好不好面子,不得而知。



    嚴成錦腦中演習了一遍,試探一句:“大人,下官有些粗淺的想法,不知當講不當講?”



    李東陽果然道:“我大明廣開言路,舉賢任能,你怎麼又這般吞吐?說便是。”



    嚴成錦將斟酌之後的言辭,說出來:“九江府地理位置特殊,面臨大江的江防事務,又要面臨鄱陽湖的防湖事務,難免顧此失彼,不如在分巡道之外,再設兵備道如何?”



    嚴成錦一副“我只是有個想法,也不知道可不可行,李公您覺得可不可行,幫我判斷判斷唄?”的態度,更像是在請教,班門弄斧的成分,大幅度降低。



    李東陽陷入沉思,九江府誠然如嚴成錦說言,面臨江盜,又面臨湖盜,若兵力都投入鄱陽湖,江盜豈不趁機上岸打家劫舍。



    謝遷輕輕一嘆,道:“官制之設已經完備,不可隨意增減,若是增加兵備道,則需要增設官和兵數人,一官之設,會引出一串官職,多一官則多一份俸費,這需要仔細考量。”



    劉健也陷入了沉思。



    本著凡事留三分,日後好較真的原則,嚴成錦倒是沒有執意爭辯。



    若朝廷執意派兵進湖,只怕會落個團滅的下場。



    聽不聽,就是李東陽的事了。



    “下官去當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