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三三八 危難之際(5)

    但當他看到那個孤苦無助、即將餓死的小女孩,看到那個死了之後,依然睜大布滿痛苦、絕望、悲憤與不捨的雙眼,瞪著青天白日的婦人時,他才意識到,他或許已經可以無視富人的性命,卻終究做不到漠視窮人的苦難。

    從那一天起,耿安國下山撿人的行為,一發不可收拾。

    次數多了,山寨人滿為患,錢糧漸漸入不敷出,耿安國被迫冒險,違背不攻打地主莊園的原則,開始帶著麾下兄弟向地主大戶借糧,連官府的稅銀也不放過。

    而這,讓他們迎來了官府的報復,防禦使的軍隊數進梁山水泊。

    當這些流民被富人大戶侵佔良田,成為流民時,官府跟富人沆瀣一氣;當這些流民餓得不人不鬼橫死鄉野時,官府無動於衷;而當這些流民搶了官府、富人的錢糧,官軍立時大舉出動,全力絞殺這些他們嘴裡的山賊暴民。

    大當家不止一次對耿安國大發雷霆,要他放棄這種給梁山招禍的行為。

    耿安國思考過,猶豫過,糾結過。但最終,他沒法說服自己,無視那些衣不遮體、食不果腹的孩子們,和那一雙雙飽含期待與忐忑的眼睛。

    耿安國率軍迎戰官軍。

    幸運的是,幾次交手,耿安國都勝了官軍,雖然損失不小,但弟兄們的戰力也磨練了出來,尤其是流民青壯的加入,讓梁山漸漸有了兵強馬壯的意味,耿安國麾下的戰兵尤其多了。

    但耿安國不敢得意。

    因為他知道,官府的兵馬只會越來越多。跟皇朝為敵是一條怎樣的道路,耿安國心知肚明,他也害怕過,但他沒有選擇。

    就在耿安國厲兵秣馬,準備跟官軍進行下一次廝殺,盡人事聽天命時,國戰爆發,而後,天子下詔四方勤王。

    這時候,耿安國覺得,梁山的出路來了。

    做山賊盜匪,一輩子都是人人喊打的命,早晚被官府剿滅,只有投身國戰,才有未來可言。

    梁山好漢成了王師的一部分,大家就有了出身,日後就有皇糧可吃,不僅不用再被官兵絞殺,還能光明正大在這個世界生活,而不是窩在山上。

    這是梁山改寫命運的唯一機會,決定著山上數萬人將來能否吃碗安生飯。

    帶著梁山上下的殷切期望,耿安國率領最精銳的八千兄弟,前往鄆州。

    在那裡,他要跟與他廝殺多時的官軍並肩作戰,他要跟逼得他麾下兄弟婦孺成為流民的官府並肩作戰,他要跟他這輩子最大的敵人——富人勢力並肩作戰。

    他知道這條路不會好走。

    離開水泊,耿安國在馬背上回望梁山的時候,感受到了幾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蒼涼、悲壯與無奈。

    山賊一旦下山,便是舉目皆敵,他跟他身後這八千被山上數萬家眷目送的好漢,將成為一支沒有側翼沒有後援的孤軍。

    除了親人的希翼,他們什麼都沒有。

    縱然身負義軍的名頭,畢竟曾是“為禍一方”的山賊,是“煽動百姓”跟官府為敵的悍匪,防禦使的軍隊對方會如何看待他們?地方上的刺史會如何對待他們?朝堂上的袞袞諸公又會如何對待他們?

    對耿安國與他的八千兄弟來說,從梁山到鄆州,從一個戰場到另一個戰場,這漫漫前路,註定是充滿荊棘險阻,這一去,註定了要身不由己,江湖漂浮。

    離開梁山那一天,呼嘯而過的山風,聽起來像是在嗚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