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第二卷 一燈黑夜行 章一百零三 交鋒(7)

    而且辯論這種事,武將本也說不過文官,後者是更加純粹的政客,臉厚心黑嘴鐵,往往幾句話就能把武將們氣得七竅生煙,卻不知道該怎麼反駁。

    皇帝仍舊在傾聽、沉思,沒有表明態度。

    劉牧之已經坐回了坐墊。皇帝向來仁慈,沒有讓他一直跪著。此時劉牧之跟徐明朗兩人,都是眼觀鼻鼻觀心,一副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架勢。

    真正面不改色是不可能的,沒有人可以永遠做到這一點。有人之所以能表現得八風不動,不過是因為碰到的事還不夠大、局勢還不夠嚴重而已。

    哪怕是徐明朗和劉牧之,一個當朝宰相一個副相,也忽然控制不住自己,在人前面色大變。

    京兆府裡,一百多個礦難遇難者家屬一起鳴冤,狀子遞上情況說明後,京兆府就翻了天,圍觀的百姓激憤到了極點。

    聽到這個消息,劉牧之面如死灰,如喪考妣。

    徐明朗也是臉如鍋底。

    其他的門第大臣們,同時停止了為劉牧之辯解,並不可置信的向他望去,表情一個比一個精彩。

    所有人都意識到,劉牧之完了,劉氏完了,這已經不可逆轉!

    此時再為劉牧之說話,無疑是在往自己身上潑髒水,表示自家跟劉氏是一丘之貉,一樣的魚肉鄉里、罪大惡極。

    很多人都沒想到,劉氏竟然會無法無天到這個地步,眼下是太平盛世,又不是烽火亂世,怎麼能如此視人命如草芥?

    偏偏這事還被曝光出來,如今民怨沸騰,若不懲治劉氏,何以平民憤?

    大家雖然平日裡不把平民百姓當回事兒,但再傻的上位者也知道,這一點絕對不能明目張膽的表現出來。否則,不是說百姓只要造反就可以傾覆皇朝,但至少會影響統治秩序,這是統治階層最不願看到的。

    穩定大於一切。

    趙玄極不失時機上前,再度彈劾劉牧之。

    眾將門大人物無不呼應。

    門第大臣們面面相覷,鴉雀無聲。

    徐明朗冷冷對趙玄極道“趙氏不是沒有插手這些案子嗎?為何趙氏族人會在新鄉鎮跟劉氏族人起衝突?”

    趙玄極淡淡道“趙氏跟劉氏同在新鄉鎮有重要產業,聽說了劉氏礦場草菅人命,自然不能當做沒看見,問一問查一查難道不應該嗎?”

    徐明朗重重哼了一聲,還沒說話,就聽皇帝已經開口。一直沒有表明態度的皇帝,這回一張嘴,就做了不容置疑的最終決斷“劉氏族人命案,交由三司會審,朕會派內侍旁聽,限期一個月查明結案!參知政事劉牧之,暫時交卸一切官職,回府待命,無事不得離開京城!”

    劉牧之心如死灰,愣了好久,才躬身下拜領命。他知道,他和整個劉氏,都已經跌落萬丈深淵。

    徐明朗也是胸悶得厲害。沒了劉牧之,樞密院、五軍都督府的事就不得不延後,需得耗時耗力重新佈置,誰知道還會不會有意外?

    更叫他心驚的,是皇帝派宦官旁聽三司會審的安排,這是沒有先例的,本朝有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訓,此舉意味著皇帝對他們的不信任。如果這不是一次特例,往後宦官這股勢力出現在朝堂政務中,就更是對大齊既有政治格局的威脅與破壞!

    可就眼下情況而言,徐明朗沒法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