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一二八九 塵埃落定

戰鬥持續了整整一日夜,翌日天亮後京畿各處的槍聲氣爆聲大體落下帷幕,負隅頑抗的世家力量基本被殲滅。

在反抗軍主力的合圍與追殺下,突圍逃出去的世家力量不到一成。

王極境高手方面,受傷不輕的孫康、蔣飛燕兩人在終南山碰到了前來接應的吳國高手,帶著十餘人僥倖逃脫。

剩下的二十多名秦國王極境修行者,一部分被大晉高手所殺,一部分重傷被俘,一部分選擇了投降。

元神境修行者逃出去的比例就要小很多,粗略統計攏共也就數百人,元神境之下的修行者力量薄弱,趙寧選擇了忽略不計。

投降最多的還是普通戰士,無論正規軍隊還是臨時拼湊的軍隊,在魏氏帶頭“起義”的情況下,除了世家嫡系絕大部分是就地轉換了陣營。

當然,戰鬥並未完全結束,反抗軍對逃走世家力量的追擊仍在進行,主要針對的是元神境、御氣境修行者率領的殘餘力量。

這其中以先期撤離長安向西,到了岐州一帶的隊伍為主,彼處反抗軍力量不多,世家力量們四散奔逃,預計戰鬥還會持續好幾日。

這只是一些收尾事宜,無關大局。

值得一提地是,這場戰爭中趙寧始終沒有出手,故而趙玉潔、元木真、安德魯等人也未曾露面。

不過趙寧倒是感應到了他們的氣機,知道他們是什麼時候急切地靠近了戰場,又是在什麼時候沉默著訕訕離去的。

午時陽光普照,趙寧在範子清、耿安國等一眾高級將領的簇擁下,率領一支精銳反抗軍策馬穿過戰場來到長安城前。

魏崇山、魏無羨帶著一眾秦國官員,早已在城門外等候,見到趙寧在面前停馬,連忙一起跪拜在地行大禮。

魏崇山並未稱帝,秦國也不是皇朝,它跟大晉不是一個層面的存在,真說起來秦國不過是皇朝下的一個王國,魏崇山還有趙北望的正式冊封,所以魏崇山不用獻上金印民冊率國投降。

他沒有那個資格。

他們只是出來迎接王師,跪拜大晉太子而已。

當然,為了表明自責戴罪的態度,魏崇山還是捧出了印信,一副不配再做大晉王公,甘願聽從朝廷發落的模樣。

跟在魏崇山身後的官員不少,有一些還是世家出身。

沒錯,絕境中並非所有世家都選擇了突圍出逃,就像不是所有世家都向魏氏的人出了手。權貴跟平民的階層矛盾不可調和,但個體卻可以做出選擇。

生死存亡之際,有一些世家選擇了認命屈服,跟隨魏氏歸順朝廷。

趙寧下馬,虛扶一把,讓魏崇山起身,寬慰兩句,當眾表明了朝廷對魏氏忠心的認可,也肯定了眾官員“棄暗投明”的行為。

魏崇山、魏無羨帶著秦國官員們分到兩側,讓出中間的道路,方便趙寧入城。

回到馬上,趙寧帶著反抗軍進入長安城,這是必要的正常程序,算是告之長安百姓與天下,大晉皇朝正式接手了長安與秦國的一切。

到了王城,趙寧在大殿召見所有秦國官員,宣佈趙北望的旨意。

第一道旨意的內容不必細表,無非是對秦國固有官員的安排與處理。

核心意思就一個,所有官員就地免職,由朝廷派來的官員接過民政軍政大權。

緊接著,趙寧宣佈第二道旨意,那是對世家大族的處置辦法。

根據戰時表現不同,反抗到底的世家連根拔起,所有家財一律充公,所有族人皆要下獄論罪,若有反抗格殺勿論;

跟著魏崇山投降的世家則被要求交出所有田產,但可保留家財,族人有罪的論罪,無罪的既往不咎且保留擔任公職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