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九四四 民心所向

    “殿下,在符離、泗州二城,我們都佈置了上萬人手,半數在城內半數在城外,只要大軍一到,立刻就能裡應外合;

    “符離、泗州二城之外的地方,我們力量不多,基本只有零零散散的領頭者,但鄉村中本地革新戰士極多,只要大軍再支援一些修行者或者精騎,鄉村就能在一夜之間改頭換面!”

    趙寧微微頷首,露出滿意之色:“你們的差事做得不錯。”

    泗州州城也就是臨淮,當初吳軍北渡,先鋒就是從這裡經過。

    有萬人規模的內應與助力,那是一股比前世天元大軍剛剛南侵時,蕭燕在各重要城池裡安排的細作勢力,更加強大的力量。

    當然,只是更加強大,並沒有本質不同。趙寧收服一品樓、組建長河船行,以及使用他們的模式,本身就是學自蕭燕並進一步發展而來。

    符離、臨淮兩城的這些人,並不都是一品樓、長河船行的修行者,恰恰相反,他們中的絕大部分是本地百姓、民間驍勇、江湖修行者。

    一品樓、長河船行在徐州沒有那麼多人,也不可能有那麼多人。

    從實力上說,這兩萬多人肯定不如兩萬一品樓、長河船行修行者,但他們作為本地人也有著自己的優勢,就眼下而言,這個優勢就是利於隱藏、潛伏,在事發之前可以最大限度不被吳軍發現。

    要是符離、臨淮各自多出了上萬外來修行者,吳軍還不能發現異樣,那他們的眼睛也就可以丟了。

    眼下是兵荒馬亂的時節,各地都有逃避兵禍的難民,能很好掩護外來人進駐,但因為這是大晉主導的革新戰爭,逃難的百姓並沒有那麼多。

    尤其從反抗軍佔領地域內出逃的百姓極少。

    眼下百姓躲避兵禍,都是在反抗軍殺來之前,出於對戰爭本身的恐慌,為了不被戰火波及死於非命,早早帶著家眷奔逃——這是一種慣性。

    故而大量徐州之外的陌生人尤其是修行者到來,吳軍必然有所察覺。

    而徐州境內,符離、臨淮周邊的百姓逃至兩城,吳軍就不會覺得多麼奇怪。

    總而言之,一品樓、長河船行將在徐州的力量集中佈置於符離、臨淮兩城,於兩城創造出了非同一般的良好局面。

    簡直可以說是夢寐以求。

    這其實是一種必然。

    原因只有一個:吳軍到來之前,趙寧就曾在徐州主持過革新戰爭。

    這裡的百姓獲得過充足土地,分到過豐厚的糧食物資、生活所需,擁有過當下的美好生活與對未來的無限希望。

    而吳軍到來之後,隨著有吳軍撐腰的還鄉團迴歸鄉里,百姓在革新戰爭得到的一切都被奪走。

    數不清的人被地主權貴報復,無數人因此又成了難民,沒有成為難民的也重新墜入苦難地獄。屬於地主權貴的世間秩序,以及隨這種秩序而來的對百姓的鎮壓,變得比之前更加殘酷血腥。

    徐州的百姓原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他們不曾見到光明。

    既然見過了光明,眼下反抗軍又進軍到了徐州,他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奮起反抗,為自己的美好明天而戰?

    一品樓、長河船行的修行者只是稍微引導,就聚集起了無數百姓、壯士、曉勇,凝聚出了一股強悍力量。

    這是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