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七九一 硬仗(4)

    介紹完戰況,錢仲想了想,主動補充道:

    “大帥,對面的侍衛親軍隊正有些本事,臨機應變不差,戰法戰術變幻靈活,與標下見招拆招,絲毫不落下風,甚至一度讓標下感受到了不小壓力,可見對方不僅訓練有素而且不缺廝殺經驗。

    “從戰場撤下來之後,標下一直在跟麾下將士討論、推演破敵之法,暫時還沒有必勝方案,可能需要與對方多戰幾場,進一步摸清對方的底細,才能找到短處破綻。”

    趙寧聽得很是專注,尤其喜歡錢仲的那番補充,雖然對方言語裡沒有什麼高論妙語,但能主動總結經驗思索破敵辦法,這對一個隊正而言就十分難得。

    這就更不必說,對方還在剛剛結束戰鬥之際,就立馬召集部屬討論推演破敵之法了。

    能思考,才能走得更遠。

    趙寧現在考量的是,該如何解決錢仲拋出的問題,在侍衛親軍戰力不俗沒有明顯破綻的情況下,儘快戰勝對方。

    “第九軍左營的馬子明指揮使等人,上陣伊始就一味進攻,右營的錢隊正所部,一開始也是猛攻猛打,大體戰法並無不同。

    “但不同的戰法卻有完全不同的結果,這是值得你我思考的地方。”範子清見趙寧沒有立即開口的意思,適時做出點評,引導眾將校動腦筋。

    眾人見趙寧露出鼓勵的眼神,陸續發表自己的見解。

    有人說這是錢仲機靈,見勢不妙主動收住攻勢,這才讓戰陣沒有陷入困境;有人說這是他們輪換上陣前,就對吳軍戰力有了心理準備,拼殺起來注重攻守兼備,方才沒有犯錯。

    接下來,作戰失利的校尉與作戰得力的校尉,都分享了自己的經驗與思考,在範子清的主持下,數十人就如何揚長避短戰勝吳軍,展開了戰術戰法上的激烈討論。

    集思廣益的過程中,趙寧不時也出聲發表意見。

    侍衛親軍是精銳,要迅速戰勝精銳不容易,眾人提出了很多想法,在推演研判過程中有的被否定有的被肯定,漸漸大夥兒的思路越來越開闊,可以試一試的戰術戰法徐徐多了起來。

    這些戰術戰法,都需要來日在沙場上驗證。

    趙寧、範子清在中軍大帳,帶著一幫將校集體討論,各營各隊的將校們,也在跟自己的部下交流意見。

    現在大家都知道侍衛親軍不是易與之輩,自然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身為皇朝禁軍的榮譽感與責任感,讓他們無法接受自己不能破敵。

    所以各營各帳的討論無不激烈。

    特別是今日跟吳軍拼殺過的將士,討論起來有更堅實的基礎,說到意見相左亦或是意見統一時,紛紛下場實際演練起來。

    平等討論,集中決議,最後形成的結論無論個人同意與否,上下都將徹底貫徹執行,這是反抗軍在公平正義的環境中,已然形成的成熟制度。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戰術戰法上的成果不止中軍大帳有,各營各帳裡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