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蓬蒿人 作品

章七八零 戰場

    日前範子清的先鋒已經跟吳軍碰了面,雙方短暫交手一陣,未分勝負,今日或許就有大戰,事關沂州戰局側翼大勢,趙寧必須過去。

    路過兗州的時候,趙寧到平盧軍、武寧軍大營看了一圈。

    與義成軍一樣,平盧軍、武寧軍眼下也在跟反抗軍加強交流,雙方從騎射比賽、戰技較量、戰陣比拼,到酒量飯量的爭鬥,從未停過。

    每日除了圍城備戰的將士,其他人都在舉行熱火朝天的活動。

    當然,操練必不可少,這是大軍生存的根本。

    常懷遠自認不如反抗軍將領,但對王師厚就沒有服氣之說,兩人不僅自己互相較量,還鉚足了勁整訓部曲,誓要分個高下。

    ——鄒縣之戰後,常懷遠把三千精騎交給範子清統帶,自己則回了兗州,這裡有兩三萬武寧軍將士亟待整訓,不能沒有主將。

    平盧軍、武寧軍在軍營忙得不亦樂乎,兗州城上的袁承志所部則整日愁眉苦臉。趙寧只看他們坐牢般的面容,就知道兗州撐不了太久。

    常懷遠聽說沂州之戰即將開打,死乞白賴地要跟著趙寧過去。

    趙寧沒有一味拒絕,對他而言,常懷遠有鬥志有戰心是好事。

    到了戰場上常懷遠能發揮多少作用不重要,有這份熱情就足以為天下節度使的表率,讓旁人能夠好好看看一個擁兵自重的節度使,現在成了大晉忠臣是什麼模樣。

    趙寧見到範子清的時候,反抗軍並未抵達沂州州城臨沂。

    莫說還沒有到臨沂,在軍營連費縣的城牆都看不到。

    不過吳軍大營倒是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這也就是說,反抗軍是在進軍途中,碰上了在此以逸待勞的吳軍。

    之前進佔鄒縣的吳廷弼部是先鋒,後面跟著支援兗州的吳軍主力,鄒縣之戰後反抗軍繼續前行,自然就是眼下這個結果。

    從兗州到沂州,這之間大體是山地地形,尼丘山、蒙山便在其中,各個山峰都不高,所以這片山區整體地形並不太巍峨險峻。

    反抗軍進入沂州地界,走過起初一片難走的山地後,接下來都是在山谷平地中行軍,沒有耗費多少精力。

    眼下臨近費縣縣城,已經算是走出山區到了平原邊緣。

    山區不利於大軍展開作戰,平地才是兩軍廝殺的戰場之選。

    吳軍大營建在費縣縣城西北,反抗軍則把營寨紮在北面蒙山與南面老虎山之間的寬達二十里的平坦谷地中。

    望樓上,趙寧一面觀察吳軍大營,一面聽範子清說明情況:

    “吳軍在費縣縣城西、北兩個方向,紮下了兩座營寨,北面大營打著吳國侍衛親軍的旗幟,西面大營打著建武軍的旗號,各自都有四萬之眾。

    “先鋒之前跟侍衛親軍簡單交過手,對方戰力不俗。”

    範子清帶過來的部曲攏共就四個軍,加上三千武寧軍也不到五萬人,此刻面對的是近乎兩倍於己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