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第一棄子 作品

第637章 詭異定罪

  兩人在國子監做過多年同窗,經常同吃同住同遊,因而交情十分深厚。

  直到後來吏部補缺通知下來,兩人才就此分道揚鑣。

  董光年最初被安排回家鄉漳泉,在軍中掌管武庫和軍需。

  因其在任期間,兢兢業業,政績卓著,又曾獨自領軍,打退過幾回倭寇和東夷人的偷襲。

  吏部覺得他能力出眾,便將他調任至桂陽府任職。

  一來,有考驗和栽培的意思。

  二來,也是希望他這種帶兵打過仗的人,能震懾住當地的土司和暴民。

  結果。

  董光年一調任到桂陽府,就發現,和頂頭上司的治夷理念嚴重不符。

  在蘇明德懷柔為主的大方針下,他的那套軍中手段全無用武之地。

  儘管他很不贊同一味地對地方勢力懷柔。

  但蘇明德憑著出色的人格魅力,還是說服了他,讓他甘願配合前者的政令行動。

  只是,當他執行蘇明德分派的任務時,卻很快發現了一個問題。

  那便是,許多上面通過他,指定分發給那些土司和荊蠻的物資。

  因為記錄不詳,或多或少有些來路不明。

  剛好他曾管過倉庫,深知這樣極為不妥。

  萬一蘇明德藉著賑濟土司少民的名義,暗地損公肥私,自己豈不是淪為了幫兇?

  儘管有所懷疑,但他卻沒有證據。

  為了不得罪蘇明德這位新上司,董光年只能一個人暗中調查。

  他一邊記錄,每次蘇明德籌集到的物資種類和數量。

  一邊派人前往京城,通過關係找戶部核實情況。

  結果最後發現,是他自己多心了。

  他記錄的每一筆物資,從大到小,戶部都有記錄,且得到了上面主管的批准。

  這說明,蘇明德資助這些土司和荊蠻,朝廷是同意的,而並非前者自作主張。

  董光年知道自己錯怪了蘇明德,從此便放下了這方面的疑心。

  不過,出於職業習慣,他還是會單開一本賬,記下每一筆物資的來歷和去向。

  並且,定期派人到戶部溝通核實。

  回頭再與衙門裡的賬本作對比,以免某個地方出現紕漏。

  如果無誤,便將兩本賬都蓋上官章,以證明比對真實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