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國第一棄子 作品

第320章 順州學院

  不過,楚嬴所謂的教育,和蘇立理解的又不同。

  按照楚嬴的說法,他的教育理念是普及基礎學問,學以致用,主要用於培養有知識的產業人才。

  這對傳統的官本位教育路線,幾乎是顛覆性的挑戰和革命。

  蘇立畢竟是傳統教育的受益者,一開始,他並不同意,兩人為此爭論過無數次。

  但,隨著白石灘工業區的建設和發展,蘇立最終被楚嬴一點點說服了。

  一切的真理都來自於實踐。

  在親身參與過工業區的建設後,蘇立漸漸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

  那就是,工業區的工人雖多,但絕大多數人都是文盲。

  導致許多需要一點技術含量的崗位,遲遲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而且,隨著工業區的建設越來越完備,工廠運轉規模的擴大,這種趨勢越發明顯。

  若是放任這樣下去,將會嚴重製約整個工業區的生產。

  搞不好,最後甚至會因為攤子鋪太大而崩潰。

  一旦出現那種情況,作為破產方,楚嬴和州衙肯定是掏不出錢來救濟的。

  屆時,上萬人吃不起飯,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就是缺乏高素質產業工人的悲哀之處,就算給你工廠和設備,你也搞不成工業化。

  參考對象——隔壁咖喱國。

  於是,在經過好幾天反覆思考後,蘇立終於戰勝了自己的內心。

  答應楚嬴,和他一起來勸說院正,擴大州學,改革教育,走另一條道路。

  什麼,為什麼不強行命令院正?

  州學是隸屬朝廷的教育機構,性質類似於衙門。

  楚嬴雖然貴為一州之主,但真正的職權,也就只能收收稅,練幾個兵,順帶監督一下衙門的風行。

  至於朝廷事務,他是沒有資格插手的,至少明面上沒有。

  而蘇立,也只是順城州衙的臨時管家,本身沒有朝廷的任命,也就是不具備合法性。

  之所以他坐鎮州衙這麼久,也沒人有意見。

  一來是朝廷那邊,接任人的任命還沒下來。

  另一個就是,他本身就是進士出身,又在六科任過職,資歷上足以堪任。

  再加上,他在順城百姓中風評一直不錯,又有楚嬴支持,這才鎮得住明裡暗裡的一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