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悅與愉快 作品

第八十三章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可能誰也沒有想到,元陽派的掌教,百香鎮的巨頭,會窩在一間普普通通的私塾,給孩子們上課。

    孩子們一見到古陽道人來了,便興高采烈地喊著:

    “先生,先生,今天要上什麼課?”

    “先生,我把《漁翁對韻》背好了。”

    “我也是,我也是……”

    楚千秋躲在遠處房頂監視著他,見到這般其樂融融的場面,也不免有些驚訝,看來這古陽道人並非是把私塾的教學,當做純粹隱藏身份的地方,而是真正下過苦功,教育過這些孩子們的。

    否則是看不到孩子們發自內心對於古陽道人的尊重。

    “今天我們講道理,講儒學的入門篇章,講聖人對於責任的看法。”

    古陽道人笑呵呵地摸了摸孩子們的頭,就像是一個鄰居家最和藹可親的老爺爺,沒有半點的脾氣,非常討孩子們的喜歡。

    “聖人說過這麼一句話。”

    “虎兕出於柙,龜玉毀於櫝中,是誰之過與?”

    “老虎從籠子裡面跑出來,寶玉毀在了匣子當中,那麼這是誰的過錯呢?”古陽道人怕孩子們不能理解,便又解釋了一遍。

    而孩子們有些面面相覷,其中最聰明的一個孩子連忙舉手:

    “先生,誰弄壞了,就是誰的錯。”

    “沒錯,上一次我弄壞了一個碗,讓爹爹狠狠地抽了兩下。”

    孩子們頓時歡快了起來,回憶起自己調皮搗蛋的時候,個個洋洋得意。

    “這是老虎和寶玉,不是一般的鍋碗瓢盆。”

    “如果一個人把自家的寶物放在門口,或者危險的地方。”

    “結果寶物被人順手拿走了,或者碰壞了。”

    “除了偷寶物的人,把寶物放在門口的人,他有沒有過錯呢?”古陽道人循循誘導,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當然有了。”

    “對,典守者不得辭其責。”

    “聖人講這個道理,是用老虎和寶玉來比喻珍貴的東西,就像國家的治理一樣。”

    “如果出了問題,難道官員可以說是老天爺降下了饑荒,老百姓不講道理嗎?”

    “不可以。”孩子們齊聲回答,讓古陽真人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儘管在未來的時光後,不知還有多少孩子能記住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