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渲國 作品

第37章 白眉大俠續 四十一回 房書安提出萬國會 再深造徐白又學藝

    上回書說到眾人大破了摩尼教,生擒了教主柴子桂,辭別了呼延元帥,大家班師還朝。

    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這一日到了東京汴梁,仁宗金鑾殿宣見,徐良雲瑞,老房三個人金殿見駕,把征伐摩尼教的奏章呈上,仁宗看罷龍顏大悅:“你等三人平叛有功,為大宋江山捨生忘死,真是朝廷股肱之臣!”

    徐良三人忙說:“陛下,臣等為國盡力,是臣子的本分。平叛還是仰賴陛下洪福。”

    仁宗聽完了挺美,人嗎,都喜歡戴高帽,徐良居功不自傲,仁宗很滿意:愛卿,你們南方平叛,勞苦功高,可是你們在南方打仗,不知道北邊的事兒,北邊大遼在三關擺下三關擂,讓咱們去打擂。他們兵強將勇,能人豪傑無數,況且有備而來。這些天朕為這個事兒棘手,你們班師還朝,說說這個事兒怎麼辦?”

    徐良聽完了往上叩頭:“萬歲不必憂慮,兵來將擋水來土囤,他們大遼也沒什麼了不起的,陛下答應就是。”

    房書安在旁邊說話了:“陛下,依微臣之見,陛下就答應了吧,不僅僅如此,陛下還派人到西夏,吐蕃,大理,渤海,把周邊的國家的人都聘請過來,單一個大遼有什麼意思?乾脆開一個萬國比武大會,彰顯我大宋國威,地點就定在三關。”

    仁宗聽這沒鼻子大腦袋又出餿主意了:“愛卿,開萬國比武大會,這非同小可,你可有把握?”

    “萬歲,咱們大宋人才濟濟,正是彰顯我大宋國威的好時候,全都把他們打服了,咱們邊界才能安定,老百姓才能過好日子。”

    老房為什麼這麼說?老房有他的道理,大宋朝以文治國,積貧積弱。因此周邊國家都虎視眈眈,都覺得宋朝好欺負,不斷派人滲透,老房心說:“如今武聖人是不在了,你們又要炸刺,別忘了大宋朝其他練武術的還有不少。能讓你們放肆嗎?乾脆都把他們集中到一塊,給他們一個下馬威,省的總是纏繞不清。按現在來說,咱們得秀秀肌肉!陸地上的事兒安定了,大海上的事兒才能解決。海外,南海都不安定,前者萬年古佛的徒弟杜金剛,就是過來求援的。早早晚晚咱們得去海上巡航,不把陸地的事兒解決了去的就不安生。”

    老房厲害不?想的遠。

    宋仁宗聽這個大腦袋說的在理,我大宋朝也該揚眉吐氣了,以前總是受他們的氣,如今也該回回手啦!仁宗問兩邊文武:“各位愛卿有何高見?”太師龐吉出班跪倒:“萬歲,房書安說的不是沒有道理,這些蠻夷番邦串通一氣,對我朝屢屢提出邊界問題,是時候震懾一下啦,微臣不才,願意擔任負責人,負責這次比武大會的聯絡,策劃,但是臣是文人,擂臺動手的,只能仰仗徐良白雲瑞。”

    老龐吉為什麼這麼做?他有自己的小九九,心說:“萬國大會對自己怎麼都有好處,贏了,自己從中操勞,有功;輸了,自己是文臣,受處罰的肯定是徐良白雲瑞,把他們打掉,除了我心腹大患!”這個老傢伙意狠心毒,在朝堂上和包大人一直面和心不和。

    仁宗看他主動把事兒攬過來,心裡還挺高興:“愛卿言之有理。”馬上下詔書,通知各國使節,在三關舉辦萬國比武大會,你大遼不是很想和我大宋交流嗎?不僅滿足你。還將你一軍,玩咱們就玩個大的。

    除了準備這件事,摩尼教平定,仁宗下旨在大相國寺給各位老劍客開慶功會,為什麼在大相國寺?一仁宗知道這幫老劍客不為名利,你在皇宮請客人家都不來,人家看的不是自己,是徐良白雲瑞,二來各位老劍客大部分都是出家人,普老劍客,峨嵋四大劍俠,姜道長,歐陽普忠等人都是出家人,所以在大相國寺慶功宴。

    另外人人都有嘉獎,死去的門長國家每個人撥下銀子三萬兩,在原籍修建祠堂,仁宗親自手書“俠義為懷,忠君報國”八個大字。掛在祠堂。皇上題字,那還了得嗎?這是莫大的榮譽。

    再說大相國寺,徐良眾人盛排宴宴,包大人代表朝廷出席,三千歲老班班陳琳,也代表皇上出席,包大人是徐良白雲瑞的老上級,和各位老劍客比較熟悉,陳琳和大家也不外,仁宗賜的都是宮裡的御酒,酒席宴上大家推杯換盞,祝賀的同時也總結經驗:這一趟征伐摩尼教,大家也大開眼界,這個世界不只是五宗十三派八十一門,還有許多八十一門以外的高人,老回回波爾八達,陰陽大劍客李璧,副教主李金銘,放到江湖哪個不是頂尖高手?都有資格和武聖人於合爭個長短;摩尼教四大天王,小劍魔費多大勁兒才贏了人家?要不是李金銘,李璧,波爾八達,諸葛才,公冶子安和歐陽劍反水,要不是公孫陽的幫忙,咱們這些人想平人家,還真夠嗆啊,因此大家還要勤學苦練,特別是徐良白雲瑞等年輕的一代,都感覺壓力倍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