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775章 魚肥、鶯飛,海洋天堂!(4.2K)

    正是因為如此,嘉穀海洋牧場內體量遠超普通標準的經濟魚群,只能用神奇來形容;更不要說還有不少是傳統的長壽命優質經濟魚類。

    齊政收回意識,此時漁船也紛紛抵達相應的魚群位置,在漁船主的指揮下,漁夫們開始下網。龐大的漁網被放下,散開將魚群籠罩其中。

    嘉穀漁船放下的,是經過改良的拖網。嘉穀海洋牧場的捕撈強度,都有嚴格的限定,起碼網口要能讓小魚鑽出去。

    海洋牧場捕撈和公海捕撈肯定不是一回事的,牧場裡的魚是自家的東西,只能捕捉個頭足夠的大魚,小魚要放走。

    公海捕撈就簡單了,根據漁業部要求選擇合適網眼的漁網,然後下網撈就行了,管它撈上來的是什麼——這還是遵守法規的情況下。要是使用一些禁止的漁具,那是分分鐘將下網海域所有海洋生物一網打盡,令其變成空蕩蕩的海底荒漠。

    拖網、圍網、張網、流刺網、籠壺、延繩釣……一個外行人,很難明白今天的漁具漁法有多複雜,以及現代漁具的威力多麼可怕。

    譬如流刺網,原是一種選擇性較強的漁具,但現在的流刺網動輒長達三四十公里,順水漂浮,堪稱是海上“死亡之牆”,對於海洋魚類來說,就是個不折不扣的災難!

    現代化的漁船,高效率的漁具、漁法,加上過小的網目,往往水產界還沒反應過來,一種魚類可能就陷入了瀕臨滅絕的困境。要不怎麼說,大部分的災難,基本都是人類自己造的孽呢?

    換一個角度來看,人類建設海洋牧場,與其說是創新式開發,不如說是“贖罪”。

    漁船慢慢的向前航行,漁網撐開,魚群被捕獲進去;開了大概半小時,目標魚群差不多都進入其中,漁民開動電閘,馬達發動,輪機拖著漁網開始回收。

    不管什麼時候,收穫總是讓人期待的。不管是專家代表,還是投資代表,都少有機會在現場目睹這樣的大型漁業捕撈活動。一時間,船上有種屏氣凝神的緊張感。

    扔下去的時候漁網空空蕩蕩,現在這漁網已經成了直徑五米多的大型橢圓體。

    漁網被拉到冰艙入口之後打開,大魚像是下冰雹一樣“噼裡啪啦”落入冰艙裡!

    隨著漁網裡的漁獲露出面目,參觀團眾人眼睛慢慢瞪圓了。

    漁夫們在冰艙裡整理捕撈到的漁獲,根據種類看看是該怎麼保存,時不時發出驚喜的歡呼。

    “臥槽,一條至少重10公斤以上的馬友魚,寶貝啊!”

    “不止,我看差不多有25斤重……”

    馬友魚,亦即鯃魚,是一種多脂肪的名貴魚類。沿海地區有句諺語“一鯃二紅鯋,三鯧四馬鮫,五鮸六加臘”,就是傳統海魚的排名。鯃魚肉味鮮美,蛋白質的含量也很豐富,有補虛勞、健脾胃的功效,漁商們經常在魚類排行榜中將其列為第一。

    鯃魚要幾十斤重大條的才真正好吃。但不要說幾十斤重了,就是十幾斤重的大魚,也少有漁民能捕撈到。這條近25斤重的鯃魚,肯定是近年來捕撈的最大的鯃魚之一了。

    “媽呀,這加臘(即真鯛)都重達10斤以上,這真的是我們放養的種苗?怎麼長得這麼快?”

    “可能是從外海吸引過來的吧。”

    “吸引能吸引來這麼多?”

    “……”

    隨著近海漁業資源的枯竭,這些漁夫們在成為嘉穀海洋牧場的員工之前,已經很久沒有體會這種酣暢淋漓拉上漁獲的感覺了。對漁夫來說,看到漁網裡有豐富漁獲,就是一場視覺盛宴,是能輕易戳到的爽點。

    看著這些活蹦亂跳的大魚,還有互相擊掌慶賀的漁民們,齊政也笑了起來。

    專家們則不單單是看,他們還親自“上手”了。

    只見葛院士找到一條小雜魚,隨手捏起來,掏出一把鋒利的小刀,利索的切開了它的肚子,開始觀看。

    陳堅等投資代表一愣,脫口而出:“他在看什麼?”

    齊政倒是看明白了,給他們介紹道:“看看海洋牧場的食物鏈結構。小雜魚是吃海藻和浮游生物為生的,如果它們的胃很飽滿,說明吃過的餌料很多,海洋牧場的基石很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