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757章 能迸發出怎樣的生產力?(2/2)

    想吃肉,找嘉穀?

    聽到秘書轉述的話,韓部長難掩意外之色。

    不是他小看嘉穀,但從生豬養殖業行業集中度來看,哪怕前10大養豬企業的生豬出欄量,也不過是佔市場份額的10不到;嘉穀農牧1500萬頭的年出欄量,當然不能算小了,但與全國7億頭出欄量比卻是極小的。

    難道是想說嘉穀的豬肉儲備?

    思考了一下,他就搖搖頭。

    誠然,嘉穀具有豬肉收儲資格——嘉穀農牧作為數一數二的養豬企業,既有龐大的冷庫儲備體系,又有分銷渠道,相應的市場運作和消化能力都不缺……最關鍵是,嘉穀也有意,所以是承擔了生豬收儲和凍肉收儲雙重任務。

    過去兩年豬肉行情一般,嘉穀的豬肉收儲其實是超量運行,這一點韓部長也是有數的。

    但哪怕是嘉穀所有空餘冷庫全放滿豬肉,也不會超過50萬噸。全部投放市場,也只是杯水車薪——對於可預計的數百萬噸缺口,別說解決豬價大幅波動的問題了,甚至連緩解都很難。

    再說了,商業部正密切跟蹤市場動態,什麼時候投放中央儲備凍豬肉,也輪不到嘉穀決定不是?

    又或者說嘉穀農牧生產的其他肉類能填補豬肉缺口?也不應該啊,沒聽說嘉穀農牧的肉牛產業爆發了啊。

    韓部長默默品咂了一下嘉穀的各種優勢,還是不知所以然。

    這讓他更好奇了,這種情況下,胡其遠為什麼敢將嘉穀推出來?

    韓部長回到辦公室,沒有多寒暄,就直接將問題拋了出來。

    胡其遠笑吟吟道“你研究過嘉穀養豬場的分佈規律嗎?”

    “嗯?”

    胡其遠也不賣關子了,主動打開一張塗了顏色的地圖“應該很少人研究過這一點,嘉穀系養豬場更靠近生豬消費市場。”

    韓部長仔細一看,果不其然。

    伴隨環保政策的陸續落地,生豬產業遷徙的大幕已經拉開。2012年以來,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生豬出欄量持續快速下降——南方水網地區的生豬行業門檻被環保約束明顯提高了,產能向環境容量大的地區和玉米主產區轉移,此佈局被養殖業戲稱為“南豬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