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661章 新興植物改變世界(上)

    美國科研人員估計,塑料顆粒的質量必須佔到柳枝稷20%才能完全達到商用化要求,而他們給出的時間是十年以上。當然,現在肯定成了一個笑話。

    不過,他們已經完全理解嘉穀為何敢說植物生長聚乳酸成本僅為微生物發酵的十分之一了。

    經過“補課”,大家都知道了,柳枝稷是多年生植物,在種植條件良好的情況下可以維持10-15年的連續生產,大有野草“割”不盡,春風吹又生的架勢。

    如果是在垃圾填埋場上種植,配合嘉穀的解塑菌等“利器”,甚至都不用考慮施肥,只需要適當補充水分即可。

    哪怕是按照畝產500公斤來算,僅需兩萬畝土地,就相當於一個萬噸級的聚乳酸生產廠——要知道,面對全球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國內湧現了不少聚乳酸生產廠,但大多是千噸級規模。

    陽光驅動生長,垃圾提供營養物質所需,這簡直就是達到了“在最低能量投入的前提下,獲取更高的生物量”的完美目標。

    環保界人士很意動,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變廢為寶”技術;石化界人士也很意動,這可能是目前最為廉價的生物基塑料生產方式了。

    中石油的馬奎就很滿意,而他在滿意之餘,還注意到不同尋常的一點:“齊董,我看到種植基地裡的員工貌似年紀都不小了,這是專門培訓出來的老員工嗎?”

    齊政失笑,擺擺手道:“馬總您誤會了,他們之前都是拾荒者,我們整頓了這個垃圾填埋場,也帶動了周邊一些貧困戶的就業……”

    一群人恍然。

    不過,各人對此各有各的感觸。

    有人看到的,是種植塑化柳枝稷的又一個優點——容易管理。一群不能幹什麼重體力活的老人,都能照顧塑化柳枝稷基地,起碼說明了塑化柳枝稷容易打理。

    有人看到的,是能借此獲得政府的支持。一般垃圾填埋場土地再也無法進行商業開發,只能建成生態公園或任其荒廢。如果能建成塑化柳枝稷基地,既能解決環境問題,又能帶動周邊農民就業——君不見,正在參觀的官員們已經是眉飛色舞了嗎?

    當然,也有人只在盤算能不能賺錢,再次是如何獲得嘉穀的技術,至於環境安不安全,人民幸福不幸福,他們是生意人,與他們又有什麼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