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600章 要打翻身仗 2/2

    從大的方面看,改革之初的“包產到戶”是將村集體解散了。可是到了現在,時代的要求必須把農民重新組織起來,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有社會意義的變革,其意義不下於“包產到戶”的社會意義。

    所謂“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這同樣也適用,奇妙不?

    可是環顧周邊,除了嘉穀,很多致力於現代農業投資的企業,都會不自覺地拒絕和農民合作,核心出發點就是主觀地認為純粹的農民是無法實現有效管理的。

    這當然是一個偽命題。因為歷史告訴我們,要想將農民組織起來,第一步是實現利益捆綁,譬如打土豪分土地;第二步是明確共同的奮鬥目標,譬如如何保護和擴大這些既得利益。

    所以,更準確應該是,組織農民成本太高而經濟收益有限。

    嘉穀之所以能承擔這樣的高成本,是因為嘉穀的效益也高得根本不像是做農業的——坊間戲言,嘉穀就是一家披著“農業皮”的“奢侈品”公司。

    很顯然,雙倍增產的“嘉豆13號”,效益也不是一般的高。

    但即使如此,謝開濟還是提醒道:“老大,一年兩年的時間還是太短了。農民很難一說就同意加入合作社的……”

    一般來說,農民會觀望一陣子,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了,才會有所行動。但如果明年要實現大範圍推廣大豆新品種,從年底到明年初這段時間,就要將合作社組建起來,將人員培訓起來,難度和工作量都不是一般的大。

    齊政也知道這一點,想了想,道:“這樣吧,合作社不是應該分紅了嗎?我讓總部撥付一筆經費,用來組織兩地的豆農參觀我們的合作社分紅。必要的時候,還可以找媒體做一些宣傳。”

    “哈?”謝開濟先是嚇了一跳,然後明白過來,樂道:“真要這麼高調?”

    齊政頷首道:“農民的核心訴求很簡單,要增收,要可靠的增收。那麼,還有什麼比真金白銀更有說服力?”。

    同時,也可以讓政府中某些人看看,嘉穀將農民組織起來,可不是讓他們成為被剝削的對象的——資本下鄉,也要看是誰在組織,怎樣組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