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470章 為未來計 2/2

    某人還在美國“下黑手”的時候,國家就為嘉穀的大豆產業宏圖更添了一把火:

    批准嘉穀與黑省航運集團合資共同建設撫遠港糧食碼頭;

    允許俄羅斯全境大豆進口;

    與俄方協調,開建黑河公路大橋、同江鐵路大橋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打通“俄糧回運”通道……

    這些都是為了大豆這一國家戰略物資的多渠道供應安全,作為國家意志的先鋒,嘉穀集團還獲得了國家進出口銀行給予的30億美元的境外消費信貸授信。

    背靠國家的支持,嘉穀在遠東更是放開手腳,在張澤宏的主導下,通過開荒建立更大的境外大豆生產基地。

    這也是國家力推的海外農業重點項目之一。

    不說黑省的全球非轉基因大豆現貨交易中心戰略,時至今日,審視中國的大豆消費,稍有點經濟頭腦的人都會發現,中國對進口大豆的依賴竟然如此之大!

    十年前,誰也無法想象到一顆小小的大豆影響力會這麼大。

    榨油甚至都不是大豆最重要的用途了,豆粕才是重點。

    作為最大的蛋白來源,豆粕幾乎是難以被替代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國民對肉類的消費開始劇烈增長。而在養豬行業,豆粕是重要的飼料。試想一下,中國每年需要消耗6-7億頭豬,其中絕大部分是自產為主,對豆粕的需求自然是巨量的。

    而進口大豆,又極其依賴於美國。稍有點政治頭腦的人也都知道,美國從來不會停止給我們找事,其中最常見的就是貿易摩擦了。

    作為世界農業大國,一發生摩擦,美國的農產品最容易成為另一方的反制點。但如果離不開其供應,這張王牌就毫無威懾力了。

    但就大豆而言,尋找新的進口替代之路並非大家想象的那麼順暢。

    縱觀大豆生產大國或具有大規模生產潛力的地區,巴西倒是可以作為一個替代選擇之一。但巴西的大豆產業一向被四大糧商攥在手裡,不是那麼穩當。

    加拿大倒也有較大潛力,大豆產量一直呈穩步增長趨勢。但作為美國最好的盟友之一,加拿大同樣不可靠——老美最喜歡拉上自己的盟友一同搞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