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443章 長遠的目光 1/2

    說著又彎下第三根手指:“也正是因為日間乾燥少雨,而且環境純淨,與世隔絕,對小麥威脅很大的赤黴病在這邊簡直是絕跡了。”

    “再者,嘉穀在種植業上是老行家了,深知只有科學的田間管理,優質小麥品種的品質和產量才有保證。這不?選定了最適合這邊生長的‘新麥26號’之後,還跑到我們農科院將我挖過來指導完善栽培管理措施。這心思,嘖嘖嘖……”

    都知道小麥的品質好壞跟生存環境有很大關係,一個優良的生長環境是能提升小麥品質的。這有區域優勢,有專業化生產,有規模化經營,同是“新麥26號”品種生產出的小麥蛋白質含量都比在豫省種植更勝一籌。

    但鄭權聽完之後,笑著搖搖頭:“老夥計啊,你這只是看到了點,還沒有看到面。”

    面對彭豐田疑惑的眼光,鄭權侃侃而談:“有一點你不覺得奇怪嗎?嘉穀的小麥種植基本實現機械化覆蓋種植,但田間管理人員數量卻遠超正常所需,這是為什麼?”

    彭豐田瞅了瞅田間成群的種植管理員,發現還真的沒錯。他本以為是要為了擴大小麥種植規模而準備,但這人員規模還是太大了。

    “擴大小麥種植規模是沒錯,但嘉穀不是為了在沙漠擴大種植規模而準備,而是為了整合小麥主產區而準備。”

    彭豐田聞言一怔。

    鄭權接著解釋道:“一般糧企推廣優質小麥品種種植,基本都是採用訂單模式。但你我都知道,由於氣候影響、品種退化、農戶田間管理等問題,訂單農業的實際執行率頂天了也不過是%。”

    “怎樣使優質品種實現產業化的跨越?如何解決訂單農業履約率低的難題?很顯然,除了品種本身,氣候、土壤和種植者是影響優質麥生產的三大因素。因此,優質小麥生產核心基地建設和田間管理技術服務是破題的最佳手段。”

    “但優質生產基地好建設,田間技術推廣可不容易啊!在我看來,老彭你們這種科研單位,最短板的就是推廣工作的欠缺,尤其是基層推廣人員,工資沒保證,隊伍不穩定,品種和技術的推廣力度都跟不上,又怎麼能形成產業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