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閣老 作品

第434章 敢開發就敢回去 1/2

    “田園綜合體的出現,本就為鄉村人口的迴流創造了條件。嘉穀田園綜合體會培育完整的產業鏈,產業發展起來了,提供的就業崗位多了,自然而然就吸引人們尤其是青壯年回鄉安家落戶,這也是我們解決鄉村發展問題的一個核心……”

    “我想問一下,嘉穀的這個田園綜合體模式,在世界範圍內有沒有樣本?”

    王昱業雙眉一挑:“有!事實上,德國休閒農業的鼻祖——卡爾斯草莓農場就可以看作是田園綜合體的一個經典案例。它以‘一個好產品+一個強終端+一條經濟鏈+一個展示窗+一種品牌’的發展模式,在沒有多少海外宣傳的情況下,僅憑當地以及附近城市的人光顧,就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

    嘉穀可是有備而來的,經過主題彙報、專家提問、規劃評審三重嚴格的環節,嘉穀的“田園綜合體”項目最終順利獲得了評審團隊的一致認可,隨後送報高層批准。

    ……

    “嘉穀要在環冀省貧困帶的赤埕縣落地實踐一個“田園綜合體”項目,為實現鄉村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聯動發展探索一種新模式!”

    這個新聞落在媒體耳中,僅僅是一個簡單的通報。畢竟,嘉穀保持著一貫的尿性——在項目開始之初要低調。

    但落在另外一些人眼裡,卻彷彿石破驚天一般。

    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出身赤埕縣或附近地區。

    今年三十歲的馮勇就目不轉睛地看著這個新聞報道,陷入了深思。

    赤埕縣的發展其實不應該是今天這樣的。

    論環境,赤埕縣依山傍水,礦產豐富;論區位,更是北靠壩上草原,南界首都。

    但正是因為貫穿全境的黑、白、紅三條河流全部匯入密雲水庫,年入庫水量佔到了密雲水庫來水量的一半有餘,為了保護首都的水源,礦不能開了,甚至地都不能耕了,要退耕還林,方方面面的發展都受到了限制。

    家裡沒有出路,這個緊鄰京津等大都市的小縣城,幾乎沒有一個家庭不是把在外打工做為解除和緩解生活壓力的必選項——年輕人多不願堅守在家,姑娘們更是將外嫁更富裕的城市視為改變命運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