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385章 召見

    與此同時,葉赫掌握北關而靠近衰落的南關,很方便取代哈達的地位而又不會導致開原衰落,也符合大明的一貫準則。

    與之相反的,則是努爾哈赤控制的撫順關無論從地理位置還是貿易額度等各個方面來看,都天生不如葉赫北關,大明如果轉而扶植他的話,就會麻煩很多,還可能導致開原地位下降,從而影響到大明對遼東的整體佈局。

    最後還有一點,便是葉赫所處的位置直面察哈爾,這就使得大明支持葉赫變成了一個雙贏局面:葉赫需要大明的支持才能確保不會再次莫名其妙地被蒙古人一頓胖揍,而大明也需要一個相對強大一點的女真部落來為自己牽制察哈爾,甚至在將來隨同大明一道,對察哈爾發起進攻。

    看懂了這些背後利益的人,自然就會以此來判斷大明接下去的態度,其必然是捧葉赫而壓建州。

    此時的女真人想必還沒有誰會做擊敗大明的美夢。既然大明不可能被擊敗,那他們當然也只能隨著大明的態度變化而變化,大明選中了葉赫,也就意味著努爾哈赤沒什麼機會了。

    索爾果沒去找努爾哈赤,反而投靠了葉赫,恐怕多半便是因為這些原因。

    不過高務實想了想,卻又有些搖頭,葉赫現在的兩位貝勒看來的確不如努爾哈赤的手段厲害。努爾哈赤的征服,最大的特色之一便是征服某部就要徹底掌控,而達成這種掌控的第一件要務,首先便是廢除該部首領的貝勒稱號,而授之以建州內部的官職。

    貝勒即過去的箭主、現在的首領。有貝勒在,說明這個部落就還存在,大家還有“徐圖恢復”的想法。一旦連貝勒都沒有了,大家群龍無首,心氣自然也就慢慢散了。

    葉赫現在的做法就顯得很愚笨,類比一下就有些像當年的項羽。本來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已經消滅了各國,建立了大一統皇朝,誰知道項羽確立優勢地位之後居然又和當年一樣,把各國分封開去,自己只滿足於做個霸王。

    霸王的意思無須深究,簡單的看它就是各個國王裡面的帶頭大哥。可問題在於,帶頭大哥並無意義,因為你並沒有拉開和其他王之間的地位差距,始終也只是個王。

    而劉邦就聰明多了,當項羽被徹底擊敗,劉邦便立刻稱帝,讓天下人都知道他和王不同,他是皇帝,比王還要高一級。

    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今後他要對各王動手的時候,天然就掌握著大義——我打你是奉天順命以伐不臣,你打我是犯上作亂大逆不道。

    顯然葉赫的兩位貝勒就沒有達到這種思想高度,他們依舊滿足於做個“女真第一強酋”。

    不過嘛,高務實可不打算教學生,在他看來現在這局面也不錯:你們願意滿足於當女真的帶頭大哥也挺好,至少在我收拾完察哈爾之後,不會一轉頭赫然發現女真被統一了。

    高務實傳令下去,等葉赫的使團進京,不必讓他們立刻與自己相見,該上貢的必須先上貢,一切事宜等加貢完成之後再說。

    換言之便是你們先去聽禮部安排,等“公事”完成之後再來找我。不過高務實沒有特意交代孟古哲哲的事該怎麼辦。

    事實上,他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是最佳選擇。這件事不僅是他的家務事,關鍵是還得考慮皇帝的反應,雖然劉馨認為皇帝不會反對,但他自己對於和皇帝的關係還是很謹慎的。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再重的信任也經不起各種小誤會,要維持信任,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任何誤會的產生,未雨綢繆防範於未然。

    今天的高務實可能運氣不錯,他正在思考如何找機會讓皇帝知道這件事,朱翊鈞便恰巧派人來傳召了。

    司禮監的人也不知道皇爺傳召高司徒所為何事,不過卻告訴他,說皇爺今兒個心情還算不錯,並不像是有什麼煩心事的樣子。

    高務實稍稍放心,示意高陌打賞了幾兩銀子,然後便隨內宦進了宮。

    進宮之後才發現,朱翊鈞這次沒在文華殿,而是在乾清宮等他。這有點反常,因為自從高務實卸任遼撫,朱翊鈞有朝政上的事情召見高務實時,基本都會選擇在文華殿,而在乾清宮召見則多半是要說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