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1185章 李文進的指點

    高務實從潞王府離開之後,潞王殿下就徹底坐不住了。他在書房轉了好些圈兒,感覺還是拿不定不主意,於是乾脆把自己的幾位老師都請了過來,向他們請教高宮保提供的這個建議,看看究竟可不可行。

    給潞王殿下配備的先生們學問自然也是不錯的,然而術業有專攻,要說理財這樣的事……題目就有些超綱了。

    不過那沒有關係,先生們都是做題高手,轉移文章重點這種事他們還是很擅長的,因此從左右長史到正副審理,都沒有在潞王最關心的賺錢上下功夫,而是仔細為潞王殿下分析“讓出景王遺業”在名聲上的好處。

    只不過,他們分析來分析去,也無非就是認為讓出景王遺業可以使潞王殿下得到一個大明賢王的頭銜,可偏偏潞王殿下對賢王不賢王的並不在乎,他在乎的是高務實提到的“得”。

    那個小破島將來真的會變成一個聚寶盆?

    潞王殿下實在看不出來,也著實沒有什麼信心。

    如果非要說有,那還不如說他對高務實的眼光和對京華的能力有信心。

    高務實點石成金的名頭不是開玩笑的,十幾年來還沒有失手的時候,換了誰對他在生意上的提議都不得不仔細思考一番,哪怕他的建議聽起來完全就是天荒夜談一樣,那也不能例外。

    人的名,樹的影。什麼叫名頭?這就叫名頭。

    就好比在後世的時候,哪怕高務實完全不能理解時間這玩意兒怎麼還能倒流,但愛因斯坦說了可以,他就不得不懷疑是不是自己的水平差太遠,所以才不能理解,而不是回頭去懷疑愛因斯坦胡說八道。

    反權威也得有個基礎,有些人在某些方面的權威已經高到接近神話的程度,這就很難讓人有膽量去反了——你自己都覺得自己的水平差人家三萬英尺,怎麼好意思沒搞明白就先反對了再說?

    潞王現在的心態大抵便是如此,他實在看不出那個只有幾千人口的小破島有什麼“錢途”,但他又不敢隨意質疑高務實的說法,而現在幾位先生們又一個個顧左右而言他,這簡直讓他抓狂。

    終於等到先生們都說完了,潞王鬆了口氣,道:“諸位先生的意思本王都瞭解了,此事今天便先議到這兒吧,諸位先生們且去休息,本王也要再好好想想。”

    等他們一走,朱翊鏐就立刻站起身來,悄悄叫人過來附耳說了一通話,然後便在王府翻箱倒櫃,想找一找廣東的堪輿圖。

    可惜堪輿圖這東西在“封建時代”不是大眾讀物,除了京華內部有不少打著“商道圖”旗號的堪輿圖之外,一般人是不敢收藏這種東西的,乃至於潞王這座在京的府邸裡也沒有。

    找了半天沒找到,朱翊鏐也就放棄了,乾脆盯著沙漏等消息。

    過了一會兒,之前那人回來了,還帶回來另一個身著宦官服色的人。

    對於一位還沒有之國就藩的王爺而言,朱翊鏐應該是可以把任何宦官視作家奴的,然而這位來者顯然是個例外,因為朱翊鏐一看見他便起身迎了過去,甚至還主動打了招呼。

    “么舅來得正好,本王想立刻進宮一趟,但眼下宮門早就關了……只好勞煩么舅幫忙。”

    原來來的人不是別人,正是李太后的幼弟李文進。

    前文曾經說過,像李文進這樣的大宦官並不一定要住在宮裡,他們幾乎都有外宅,李文進這種摟錢上癮的人當然也不例外,所以剛才朱翊鏐便派人去他的外宅請他過來幫忙了。

    大明的宮禁規矩一貫很嚴,朱翊鏐雖然沒有之國就藩,但因為已經大婚並且出閣讀書,原則上來說就已經不能隨意去皇宮了,更何況現在還是宮門早已落鎖的大晚上。朱翊鏐雖然得寵,卻也不敢拿宮禁這種事開玩笑。

    要知道,大明朝廷為了保衛宮廷的安全,皇城內外警衛林立,門禁森嚴,光是皇城的守衛就由旗手、金吾、羽林等二十個衛來擔負。

    皇城內每日輪值都督及帶刀、千百戶各有一人,領申字十七號令牌於內值宿及點各門軍士。後更定都督府,改令五府僉書侯、伯,每夜一人輪值。內皇城左右設坐更將軍百人,每更二十人輪流值更。四門設走更官八人,交互往來巡邏檢查,每更持印官員在巡檢簿上加蓋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