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282章 宮裡宮外(十八)東廠提督王安

    張誠滾蛋之後,司禮監首席秉筆太監缺位,陳矩作為掌印大太監便有了舉薦權。思索過後,陳矩推薦了王安。

    王安是保定雄縣今雄安新區人,在原歷史上也算是明末重量級人物。在原歷史上,他於萬曆二十二年由陳炬推薦成為朱常洛的大伴,也由此飛黃騰達。

    如果從原歷史的角度來評價,王安應該算是萬曆中後期,歷泰昌、到天啟初年比較活躍的一個大宦官。最讓人們記住他的是王安在“移宮桉”中,幫助楊漣等東林黨人從李選侍的“挾持”中救出太子朱由校熹宗,並助其順利登基這件事。

    當然,除了“移宮桉”,王安在萬曆年間一直想辦法保護皇長子朱常洛,在光宗登基後又參與了一系列的政務決策,且與東林黨人較為親密的關係也是高務實有些印象的。不過,最讓高務實印象深刻的,其實是他門下的魏忠賢反咬王安並藉機起勢。

    此刻高務實聽了劉平的話,除了順口回應了一句便沒有太多反應,其實他是在仔細回憶自己前世在史書中對王安的各種記載,以便確定他到底應該是這個怎樣的人,以及他保護朱常洛究竟是單純的“忠於職守”,還是他在做朱常洛大伴的過程中實際上形成了“忠誠”。

    這是事關接下來許多要事安排的問題,高務實不得不慎。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高務實還需要據此判斷是否需要換掉這位廠督,畢竟東廠提督可是個十分關鍵的位置,好不容易把張鯨、張誠接連搞掉,可不能讓他倆的繼任者依舊是個和自己唱反調的。

    在原歷史上,王安是萬曆六年入選內書堂的。有明一代的小黃門入宮,都會投到一個大太監門下,而王安好巧不巧的,正好投到了馮保門下。

    萬曆六年,李太后在兒子大婚後基本已經不問政事,馮保與張居正一人掌內廷,一人控外朝,互為援引。毫無疑問,此時的馮保權勢滔天。

    理所當然地,王安在完成了內書堂的學業後,就進入了六科廊寫字。之後如果一切順利,王安就能進入書房,再入司禮監,運氣好的話就可以向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子發起挑戰。這也是明代宦官上升的正統途徑。

    但萬曆十年,張居正離世,馮保失勢被貶,王安最大的靠山倒臺了。所幸,當時的王安年紀不大進入內書堂學習的孩子,一般在十歲左右。王安萬曆六年進入內書堂,萬曆十年的時候,他的年紀應該在十四五歲左右。

    一個十四五歲的小黃門,自然很難被當做馮保的死黨,也容易被人忽略,因為實在無足輕重。如此,王安靠著年紀小,躲過了這場朝廷的政治劇變。

    王安運氣倒是挺好,因為接替馮保掌管司禮監的是大太監張宏。張宏應該是很看好當時的王安,所以王安的宦官之路並未被打斷。同時張宏還提攜了陳矩沒錯,原歷史上可沒有高務實,所以陳矩是被張宏提拔的,後來他做到司禮監掌印太監兼提督東廠。

    關於這個兼任,本書很早就說過,是非常少見的情況,因為司禮監掌印一般不兼職,東廠提督通常由司禮監排名第一的秉筆太監兼任。由此也能看出,陳矩的確是極得朱翊鈞信任。

    繼續說回王安,為什麼高務實認為張宏沒有為難王安?因為萬曆二十二年的時候,陳矩向朱翊鈞推薦王安成為了皇長子朱常洛的大伴。這就從側面證明萬曆十年到萬曆二十二年,王安一直沒有離開這幾位權宦的視野,且才學與閱歷一直在增長,所以才能得到陳矩的舉薦。

    之後王安似乎還參與了一些事情,但高務實這會兒確實想不起來了。他根據時間線仔細想了想,再次搜尋到有關王安的記憶就已經跳到了著名的明末三大桉之一:“梃擊桉”,而且高務實想起來的,是這場大桉中王安的一些細節表現。

    “梃擊桉”這件事本身一點都不復雜,大致就是有個哥們拿了根木棍,居然進到慈慶宮彼時已經成為二太子的朱常洛居所,要行刺太子。刺客未能得逞,但顯然朝中一片譁然。然後開始查,查來查去,反正查到了鄭皇貴妃的頭上。

    當時輿論一面倒地要朱翊鈞秉公查辦,說白了就是朝臣們要求這次必須好好教訓下鄭皇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