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無風 作品

第363章 輕取案首(中)

    縣尊老爺看得眼前一亮,左右看了一眼,絕大多數考生還拿著題目在苦苦思索,有些考生一臉茫然,有些考生滿臉惆悵,難得有兩個考生一邊面帶思索一邊研墨的。

    縣尊老爺搖了搖頭,失去了巡場的興致,又把目光轉回高務實的草稿上,看他已經寫完的第二、第三段:

    “夫生知不數覯,而或由於學,或由於困,要皆能知此達道也。故其知之也,從乎同。

    且入道莫先於致知,聰明神智之用,雖曰天授,豈非人事哉?惟得天獨厚者,思無不通,而盡人以合天,則必有所牖之以求通,且牖之而猶未遽通焉。要其實則識有先後,量無盈欠也。”

    縣尊老爺覽文欣喜,一時忘了身在考場,站在高務實身後一動不動,只等他的下文。

    此時高務實揮毫不斷,又寫下一段:

    “天下之達道,不有賴於知之者哉?雖然,知之正非一致矣。”

    縣尊老爺把這三段連起來一想,心中暗暗點頭,捻鬚微笑:此子已知吾用意也,誠然可造之材,如此觀之,高氏之興盛,非止於中玄公矣。

    此時高務實便以寫到起二比,也就是提比。比者就是對,起、中、後、束兩比內,凡句之長短,字之繁簡,與夫聲調緩急之間,皆須相對成文,是為八股之正格。

    這裡就不光是考校考生的思維能力、講理水平,還特別考校文字功底。按照縣尊老爺的想法,高務實這一處若是仍然寫得好,後面的文章即便不看也沒關係——此文必取也。

    高務實在此時也稍微提筆思索了一下,顯然是在字斟句酌,但也沒多久,他便再次動筆,寫下兩段話來:

    賦予毗乎陰陽,維皇似有以囿之,故率性不皆上哲,而窮稽考以資研索,實隱導以循逮漸達之程。

    氣稟分乎清濁,造物若有以歧之,故負質匪盡昭融,而祛闇昧以迪光明,幾難泯夫造詣相懸之跡。

    若非在心中連連提醒自己正在監考,縣尊老爺只差撫掌大讚起來,他長長出了口氣,施施然走回高臺,口中還在喃喃唸叨著這兩段,彷彿吃了一頓山珍海味,還要仔細品嚼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