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牛板筋 作品

第130章:重逢

    一切都很順利,糞筐上面用衣服一搭,王珂只穿了一件跨欄背心就上了路。

    十公里的路,王珂計劃用三個小時,在早上八點趕到南邵村,這樣還可以幫助乾爹董偏方乾點農活。

    放在糞筐裡的小雞“嘰嘰喳喳”的在叫,一路走來,不時地有村民騎著自行車,馱著大包小包的東西擦肩而過,今天不知道哪裡又逢集。

    越接近南邵村,王珂的心越激動。

    已經看不出這裡曾被洪水洗劫。道路兩邊一片片蔥綠,不知誰家種的油菜,此時一大片金黃的油菜花在旭日中隨風搖曳,散出一陣陣清香。

    翻過那座山坡,就是南邵村了。

    村子裡的大部分人家已經蓋起了新房,有的已經升起裊裊炊煙,大部分人家的架手腳還沒有來得及拆除。站在山坡向村裡望去,從已經建起的雛形看,幾乎是一樣的間隔、一樣的朝向、一樣的佈局。橫三豎二的筆直街道,如同井字格棋盤,鑲嵌在整個村子裡,顯得整個村莊更加的整齊。

    這本身就是充滿濃郁氣息的新鄉村版畫!

    王珂揹著筐,快速走下山坡進了村。由於來得太早,熟悉的人並不多。如果不是自己親手測繪的,幾乎不認識乾爹董偏方的家了。道路取直後,小院整體向北挪了三米。

    站在小院門前,王珂細細地打量。

    小院門垛和院牆比以前更漂亮,連同二層小樓,全部是到頂紅磚,勾著白色的磚縫。唯一倖存那已掛果的梨樹,還是直直地立在小院東南角,小院西側種上了一溜五棵杮子樹,東側依舊是驢圈,裡面散養著那十幾頭驢,東南側修建了帶頂蓋的廁所和豬圈。

    由於住房搬到了二樓,王珂進到院子後,驚訝地發現,一樓除了一間廚房外,竟然全部改造成了董偏方的工作室。正廳的門頭上掛著一塊匾,上書“便民診所”四個字。

    大門敞開的,王珂信步走進來,屋內飄蕩著新房的石灰味。把裝小雞的筐放在門口,把肩頭挎包裡的兩瓶酒拿出來和自己的水壺、草帽都放在桌子上。再看房間,藥房和小櫃比以前更大。在這個足有150平米的正廳裡,一側放著一頭沉的寫字檯,還有一張診療床。裡面有個門簾,走過去挑開簾子向裡面看,竟然有兩張觀察床。

    可是人哪去了?

    “乾爹,乾爹!”王珂叫起來,整個小院都無人答應。

    王珂走到院門口,把院門下面的擋板放上,把帶來的二十多隻小雞放出來。然後來到廚房,看了眼水缸,轉身走到新打的壓井前,開始壓水。把一桶一桶的水,拎進廚房倒在缸裡,最後用放在一側灶臺上的明礬,在水裡攪了幾攪,開始澄清這井水。

    打完水,王珂走到院子裡,找了一把掃把開始收拾整個小院。包括驢圈都讓他打掃得乾乾淨淨,可是乾爹一家還是沒有回來。

    難道他們下地去了?

    乾爹董偏方家的地有五塊,村南和村東各有兩塊,村北還有一塊。真的是下地,要找也得找一氣兒。可王珂一看,各種農具都在家裡,而且今天知道他要來,不可能上午去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