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徒 作品

第三百七十七章 踏歌而舞

    我和小竹立馬停下了腳步。

    前面是一片開闊之地。

    足足有兩三千平方。

    最中間有一方漢白玉石臺。

    石臺上面有一具長方形的鐵匣子。

    典型琴匣模樣!

    鐵匣子表面的灰塵被情理乾淨了,已經露出了原貌。

    顏色灰褐色,上雕著古樸的花紋,可以清晰看見高山流水的圖案:一人泛舟江中,撫琴彈奏,一人醉酒赤膊赤腳在岸邊,用腳打著水,雙手在拍,嘴巴張開,神情生動愉悅,好像在給撫琴之人踏水伴奏。

    我腦門陣陣發跳。

    初步判斷,這具長形鐵匣子,屬於唐代的鐵器!

    鐵器鑑定主要看顏、鏽、標、技。

    顏色、鏽跡兩點,距離有些遠,不能細觀,但大體的特徵與唐代鐵器吻合。

    而後兩點,卻極具辨識度。

    所謂標,就是指鐵器上的標識。

    鐵匣子上的標識是高山流水撫琴圖,那位扶琴之人倒沒什麼,水中泛舟撫琴,古代文人雅士都喜歡這麼幹。

    關鍵是旁邊那位赤膊赤腳醉酒踏水伴奏之人。

    唐代氣象萬千,文化獨具魅力,民間廣泛流傳著一種踏歌而行的舞蹈形式,主要表現為頓足踏歌、拍手相合。

    這種舞蹈,可以一群人聯袂踏歌舞,也可單人踏歌而舞。

    李白一首著名詩《贈汪倫》之中,曾寫到“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描述的就是這種踏歌而舞的場景。

    圖案標識完全契合唐代生活的場景。

    而最後一點技,唐代鐵器鑄造世界領先,一般均採用“油蠟制模”技術,也就是實心澆築,需要大量鐵水,這種技術所澆築出來的鐵器,沉重、渾厚、大氣。

    有些讀者可能小學時曾學過一篇課文叫做《撈鐵牛》。

    文中那具震撼世人的黃河大鐵牛,就是唐代油蠟制模技術鑄造鐵器的典範。

    這鐵匣子屬於典型的油蠟制模成品。

    前面曾有過推斷。

    焦尾琴為東漢蔡邕而制,齊明帝時期出現一次,唐時被李淳風作為四大神器之一,授予了蘇家先師,從此在世間消失。

    而現在這具鐵琴匣具備唐代琴匣的特徵。

    足以證明。

    裡面裝有蘇家神器焦尾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