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901章 為白人至上主義而戰?(二)

  一般認為,這是蘇俄政府以空間換時間的成功外交。它充分地利用了國際間的矛盾,使新生的蘇俄政府有了鞏固政權的時間,為此後維護政權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由於此一外交策略的成功,列寧的個人聲望也達到了頂峰。

  然而任何事情都會付出代價。由於蘇聯玩弄這種把戲,也激怒了協約國。使得協約國認為蘇共不可信。之後蘇聯拒絕償還法國給沙皇俄國的貸款,從而促使協約國下定決心支持俄國內戰中的白軍。

  何銳的東北政府就是在這個時候跳出來,向白軍提供武器裝備,從而獲得了英法兩國的技術設備支持,從而打下了東北政府軍工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當然,何銳那時候是作為協約國一方,以最大的熱情與能力履行協約國義務。所以這件事即便在後來也沒辦法挑出毛病。而且何銳在當時還全力進行人道主義援助,讓白俄少餓死了近百萬人。同時調停了逃入中國的白俄軍隊與蘇俄的戰爭問題,從人道主義角度,何銳無疑是拯救大量生命的人道主義者。

  所以裡賓特洛甫並沒有指責何銳,而是指出蘇共的承諾並不可靠。

  美國國務卿赫爾對於這種指責並沒有興趣,既然裡賓特洛甫認為蘇共不可靠,赫爾問道:“那麼德國可以達成自己的戰略目標麼?”

  “德國需要美國提供更多資源,以提升德國的戰鬥力。”裡賓特洛甫也提出了德國的要求。

  赫爾幾乎被氣樂了,他按捺住不快,儘量表情冷漠的說道:“那麼德國需要從智利購買銅礦。美國的銅礦庫存已經見底。”

  裡賓特洛甫沒有與赫爾糾結這個問題,他知道智利已經與中國簽署了貿易協議,向中國提供大量銅礦。即便智利政府不答應,在中國封鎖了美國西海岸以及巴拿馬運河的當下,智利政府的銅礦也賣不出去。所以裡賓特洛甫說道:“我們需要更多石油。”

  歐洲的礦產其實足夠德國進行戰爭,但是歐洲自己都石油匱乏,現階段德國需要更多的石油來維持他的裝甲部隊以及摩托化部隊進行戰鬥。

  這個要求倒是不過分,美國自己的石油產量接近2億噸,國內根本用不完。最終,赫爾提議,讓德美兩國的軍方組建一個聯合小組。對德國對蘇聯作戰進行討論。

  裡賓特洛甫則表示,只要德軍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能夠持續重創蘇聯紅軍,德國願意與蘇聯和談,簽署和平協議。

  為了讓赫爾理解德國並非是忽悠,裡賓特洛甫甚至強調,“現在德國最大的敵人已經是中國,蘇聯退出戰爭,將讓德國抽出兵力在地中海地區乃至阿拉伯半島與中國作戰。只有這樣,才能拯救歐洲,拯救白人世界。德國比蘇聯更希望停止戰爭。如果美國與蘇聯聯繫的話,請務必讓蘇聯理解到這點。”

  裡賓特洛甫此時並沒有想到,美國特使已經抵達了莫斯科,並且正在與蘇聯外交人民委員莫洛托夫就蘇聯停戰的事宜進行討論。

  特使名叫哈里·s·杜魯門,是民主黨這邊的政客,民主黨參議員。

  杜魯門在反共方面非常堅定,他此次前來作為特使,並沒有引發美國國會的反彈。在見到莫洛托夫後,杜魯門禮貌性的問候一下,隨即坦率的說道:“委員先生,我認為蘇聯應該考慮以恢復邊境的條件下選擇和平。”

  莫洛托夫可不是任人揉捏的麵糰,他當即反唇相譏,“議員先生我認為美國應該考慮在恢復邊境的情況下選擇和平。”

  杜魯門有備而來,雖然碰了個釘子,他依舊爽快的答道:“如果中國退出北美,並且交還夏威夷,以及被中國佔領的一系列土地的情況下,美國當然可以選擇和平。”

  這話讓莫洛托夫暫時無語。因為中國絕不可能讓出已經奪取的廣大地區,但是蘇聯屬於被奪走領土的一方。如果丟失的領土能夠在和平的情況下失而復得,蘇共中央的確會考慮這樣的可能性。

  杜魯門趁機繼續說道:“同盟國期待恢復與蘇聯的和平。而且在同盟國看來,中國在利用蘇聯。而且還在嘗試壓縮蘇聯的戰略空間。

  委員先生,中國軍隊已經佔領了埃及,佔領了中東。那麼中國的下一個目標會是什麼?就我們所知,中國方面已經向土耳其派出了好幾撥使者,以維護土耳其中立地位為談判籌碼,希望換取土耳其不阻止中國進入黑海的條件。

  如果中國軍隊進入黑海,佔領了保加利亞與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會師。那麼蘇聯的南方將出現一個強大的軍事集團。從地緣政治角度分析,蘇聯將被中國三面包圍。蘇聯的戰略空間還剩下什麼?”

  大國談判,其實很少搞什麼陰謀詭計。只有指出問題的關鍵,才能說服大國。杜魯門就在指出蘇聯的戰略威脅。

  當然,杜魯門並沒說出美國正在遇到的戰略窘境。這種話,杜魯門準備讓莫洛托夫主動提起。

  果然,莫洛托夫面帶嘲笑的說道:“難道美國不是被包圍了麼?”

  杜魯門鄭重的點點頭,“沒錯,委員先生,美國也在被包圍。所以兩個同樣遭到中國包圍的大國難道不應該更加接近,甚至進行有效合作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