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784章 中場會談(十二)

  何銳是看過歐美在21世紀對中國太空發射的酸溜溜的批評,這些批評認為,中國太空發射在大氣層內產生的垃圾威脅到了各國安全。還附帶了一些照片。在照片中,是一些中國火箭在飛行過程中按照程序脫落的一部分外殼。

  也是在那時候,何銳才通過照片發現中國的火箭外殼是內部多層空心結構。更令何銳驚歎的是,明顯看著是金屬質地的外殼,竟然可以浮在海面上。中國在材料學上的進步,著實讓何銳這種航空領域的小白歎為觀止。

  “有就有唄。”何銳笑完後答道。

  石原聽到這裡,試探道:“老師,我們日本能否參加到這裡面?”

  說完,石原盯著何銳看。這種尖端技術對日本經濟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石原作為軍事家,他就是希望日本不要被排除在這個領域之外。

  何銳倒是不太在意,因為歷史上日本從美國接收了碳纖維技術後,的確很長時間搞的不錯。看著石原緊張的神色,何銳點點頭,“可以。”

  石原大喜,連忙感謝。何銳心中則判斷著是否可以將一部分電子技術向日本轉移,想了一陣,還是沒能下定決心。

  何銳並不害怕日本在電子技術上超越中國,因為日本的天然稟賦不可能讓日本做到這點。

  現階段,日本已經開始搞起了終身僱傭、年功序列的企業管理模式。

  因為日本人才稀缺,企業到處強搶人,優秀員工的跳槽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經濟損失。為了穩住人員體系,日本各大財團相繼採用了終身僱傭制,也就是鐵飯碗,這誘惑力就大了,政府也是大力支持。

  想留住人,就只能定期給這些人升職加薪,這就是年功序列的由來。後來為了繼續搞好勞資關係,又弄了個和事佬工會。

  這種恐怖的企業凝聚力,讓日本製造在上世紀享譽全球,一些員工捨身忘死、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也被稱為“匠人精神”。

  但這種成功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技術方向是明確的。日本和韓國一樣,採取的是“追趕者策略”,因為歐美已經把路走通了,你使勁攆就行,這時候這種集體主義的凝聚力,能讓日本追上甚至反超西方的跨國公司,典型的行業如鋼鐵、化工、造船、汽車、家電等等。

  然而當新技術到來時,所有人都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未來的技術路徑不明,全靠自己摸索。這時候日本的問題就出現了。通常情況下,日本的技術開發只能押注在大企業身上,而大企業是由老闆說了算,不管是激進還是保守,下面的人根本不敢反駁,只能照辦,可一旦決策失誤就會萬劫不復。

  何銳之所以沒辦法下定決心,是因為何銳本人也承受著巨大的內部壓力。哪怕是何銳推動工業分工合作,以及競爭體系,國內沒人敢直接反對,卻也會暗流湧動。想真的搞這種合作,非得戰爭結束後才行。

  最後何銳嘆道:“石原君,我們還努力結束戰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