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779章 中場會談(七)

  1920年12月,國大黨那格普爾年會通過甘地擬定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方案”,從此,“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和綱領性策略,甘地成為國大黨最有權威的精神領袖。

  他發動和領導了1920—1922年和1930—1934年全國範圍的轟轟烈烈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甘地長期為印度民族獨立奮鬥,曾十多次絕食,三次被捕入獄。在反英不合作運動中身體力行,為抵制洋布親自手搖紡車織布。為反對英國食鹽專賣權,和群眾一起自煮食鹽。提倡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之間團結,實行社會改良和婦女、賤民的地位平等,在人民群眾中享有極高威望。因階級侷限性,反對暴力革命,對超出“非暴力”範圍的群眾鬥爭採取敵視譴責的態度,以至與英殖民當局妥協。但他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具有極廣泛的群眾性,沉重地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由於甘地為印度獨立做出傑出貢獻,被印度人民尊為“聖雄”和國父。

  但何銳對此的看法可就有點刻薄。李潤石轉述何銳看法的時候也頗為認同,“非暴力不合作,目的是提高英國在印度的統治成本。國大黨的選擇也是為了能夠與地方勢力全面合作。與其說非暴力不合作,還不如說,國大黨試圖讓印度人民感受到他們還有其他道路可以選擇。”

  於岑聽得不太明白,卻也沒有開口,只是摸了根菸點上。

  李潤石繼續介紹,20年代末30年代初,資本主義世界發生經濟危機,波及印度。國大黨決定開展由甘地倡議的群眾性的文明不服從運動。

  1929年國大黨拉合爾年會上,提出印度獨立要求,授權甘地領導運動。

  1930年1月,甘地又提出十一點要求,遭總督拒絕後,甘地選定以破壞食鹽專營法作為運動的開端。3月12日,他率領78名信徒,從阿默達巴德出發,前往西海岸,徒步426千米,沿途成群農民隨行,4月5日,抵達丹迪海濱,親自動手煮鹽,持續3周。史稱食鹽進軍。當局聞訊後,大肆鎮壓。5月4日,甘地被捕,全國抵制鬥爭發展成革命形勢。4~6月,在吉大港、白沙瓦和紹拉普爾相繼發生反英起義,結果近3萬人被捕。

  1931年3月5日簽訂甘地-歐文協定(又稱德里協定),雙方妥協,國大黨同意停止運動。

  等李潤石講完這個流程,於岑有點明白了,卻覺得很好笑,“英國在印度的統治真的弱到了這個程度麼?這麼簡單的經濟波動就可以讓英國有這麼大的反應?”

  李潤石解釋道:“在中國古代,販賣私鹽可以砍頭。在我們湖南,湘軍時代,鹽稅可是重要的國家資金來源。國大黨的行動,讓英國感受到了國大黨有可能建成一個新的經濟體系,這才是英國最畏懼的事情。”

  於岑不知道該怎麼評價。因為英國在印度的軍事力量十分脆弱,所以於岑自己是真的不太好對當下局面做出準確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