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紅之月 作品

第759章 誰是黃雀(九)

  胡秀山則繼續解釋道:“美蘇同盟,就可以瓜分歐洲。美國只有拿出這樣的籌碼,才能說服蘇聯站在美國那邊。如果真的出現了美蘇同盟,我們真的能夠下定決心進攻蘇聯麼?”

  此言一出,會議室內沉默了。胡秀山的解釋可比他最初提出的觀點更有衝擊力。中國現在已經是無所畏懼的狀態,既然已經與世界主要工業國都處於戰爭狀態,那就繼續打下去。

  可中國能走到現在,地緣政治的支柱之一,就是中蘇的戰略互信。即便美國同盟,中國也未必能夠立刻改變與蘇聯的關係。胡秀山的解釋的確戳到了中國的戰略命門上。

  胡秀山看大家不反對,再次補充道:“美蘇同盟瓜分歐洲,西歐得到了美國的保護,反抗未必很大。中歐與東歐被蘇聯劃為勢力範圍,我們以什麼理由對蘇聯開戰?

  而且從我們的戰略角度來說,如果我們解放了全部的亞洲與非洲的殖民地。同時也與南美國家維持良好的外交關係。難道我們真的不能接受麼?我認為我們可以接受。

  蘇聯也沒有非得與我們開戰的必要性,一旦獲得了東歐與中歐,蘇聯立刻作為中間人,調解我們與美國的矛盾,我們該怎麼辦?

  還有一種可能,蘇聯得到了中歐與東歐之後,立刻跳反,不再支持美國。那時候我們真的要與蘇聯開戰麼?”

  這些設想都是非常務實的內容。中國的目的是打倒世界殖民主義,而不是消滅歐洲各國。一旦美蘇合作,兩國的實力真的給了中國很大壓力。

  徐乘風思考一陣後才問道:“希特勒不希望看到美蘇合作,所以要與美國構建更親密的關係。這個解釋也不太合理。”

  程若凡卻拍了下桌子,“如果德國的目的是等著蘇聯主動進攻德國呢?只要蘇聯主動進攻德國,美國就只能向蘇聯宣戰。大家要理解歐洲人的看法,在歐洲人眼中,蘇聯也是那個對領土貪得無厭的俄國。更不用說,蘇聯已經通過與德國的合作再次完成了擴張。這就更坐實了蘇聯作為侵略者的形象。

  美國民眾很容易就會相信這樣的宣傳。而且對於美國來說,能否真正控制西歐尚且是難以確定的未來。但是蘇聯奪取中歐與東歐,卻是非常容易就確信的未來。”

  幾人談到這裡,都看向了何銳。何銳一直聽的很開心,至少同志們已經能夠比較冷靜地分析很多事情,而不再是單純的靠感覺與情緒。

  至於這個問題本身,何銳也不太確定未來的走向。因為蘇聯現階段的實力與歷史大不相同,歷史上蘇聯在1941年遭到德國主動進攻,損失了500萬軍隊,以及大量的國土與那些國土上的工農業。

  便是如此,蘇聯已經積累起來的工業實力,以及英美在技術上以及管理技術上的支持,也讓蘇聯在1942年底,再次擁有了超過德國的軍事工業產能。加上蘇聯在殘酷的戰爭中學習戰爭,到了1943年,蘇聯已經擁有了能與德國對抗的陸軍技戰術。經過1943年的消耗,德國才會在1944年蘇聯紅軍打擊下出現了崩潰的局面。

  而當下的蘇聯,不僅沒有遭到德國的主動進攻,還在與中國的合作中解決了蘇聯國內因為輕工業品從質量到數量都無法滿足蘇聯人民需求的巨大矛盾。這可讓蘇聯的實力比歷史上更強大很多。

  所以何銳很難判斷是否會爆發蘇芬戰爭。理論上,現在的蘇聯完全沒有理由發動蘇芬戰爭,但是蘇聯這個國家的文化是真的不靠譜。何銳也沒辦法確定斯大林同志會不會在各種壓力下對芬蘭下手。

  至於美蘇合作,何銳同樣不太能確定。因為美國完全有可能因為獲得了西歐的領導權而得到滿足。這種時候,只要蘇聯真的能夠幫助美國體面的退出戰爭,美國搞不好就真的退出戰爭。

  畢竟,這次世界人民解放運動的目的不是為了摧毀美國。以美國的資源,熬過去20年,也有可能再次加入新的世界經濟體系。

  不過這種可能性的基礎就在於,斯大林必須比歷史上更有智慧,羅斯福也需要比歷史上擁有更巨大的權力。如果兩人的表現沒有比歷史上更強,這種可能性很低。

  但這些都是何銳的推演,看這同志們目光灼灼的看過來,何銳就必須對現實的未來做出預言。何銳只能說道:“蘇聯會不會主動進攻德國,我們真的沒辦法把握。也許會,也許不會。至少現在蘇聯從經濟角度,沒有主動進攻德國的需求。所以一旦出現戰爭,就意味著蘇聯的戰略比我們想象的更有侵略性。”.